欲寄家書少客過,閉門心遠(yuǎn)洞庭波。
出自唐朝許渾《鄭秀才東歸憑達(dá)家書》
欲寄家書少客過,閉門心遠(yuǎn)洞庭波。兩巖花落夜風(fēng)急,
一徑草荒春雨多。愁泛楚江吟浩渺,憶歸吳岫夢(mèng)嵯峨。
貧居不問應(yīng)知處,溪上閑船系綠蘿。
注釋參考
寄家
在異鄉(xiāng)安家居住。 唐 劉長(zhǎng)卿 《送舍弟之鄱陽居》詩(shī):“ 鄱陽 寄家處,自別掩柴扉?!?宋 陸游 《初夏閑居》詩(shī):“野水楓林久寄家,慣將枯淡作生涯?!?/p>
少客
地位低的賓客?!俄n非子·內(nèi)儲(chǔ)說上》:“今臣,君之少客也。夫從少正長(zhǎng),從賤治貴,而不得操其利害之柄以制之,此所以亂也?!?陳奇猷 集釋引 松皋圓 曰:“少客,猶言下客也?!?/p>
心遠(yuǎn)
(1).心情超逸;胸懷曠達(dá)。 三國(guó) 魏 嵇康 《琴賦》:“體清心遠(yuǎn),邈難極兮。” 晉 陶潛 《飲酒》詩(shī)之五:“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明 陳汝元 《金蓮記·聞繫》:“不獨(dú)江天解空闊,地偏心遠(yuǎn)似 陶潛 ?!?/p>
(2).智慮深遠(yuǎn)。 宋 王應(yīng)麟 《困學(xué)紀(jì)聞·評(píng)詩(shī)》:“有問心遠(yuǎn)之義於 胡文定公 者,公舉 上蔡 語曰:‘莫為嬰兒之態(tài),而有大人之器;莫為一身之謀,而有天下之志;莫為終身之計(jì),而有后世之慮?!酥^心遠(yuǎn)?!?/p>
(3).感情疏遠(yuǎn)?!秊in{1*1}瓶{1*1}梅詞話》第三八回:“到如今當(dāng)面對(duì)語,心隔千山,隔著一堵墻,咫尺不得相見,心遠(yuǎn)路非遙。”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肚f子·天運(yùn)》:“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三國(guó)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宋 蘇軾 《坤成節(jié)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shí)《咸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xiàn)后天之祝?!?/p>
(2).湖名。即 洞庭湖 ?!俄n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zhàn),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shī):“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shī)》:“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眳⒁姟?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許渾名句,鄭秀才東歸憑達(dá)家書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