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張祜《送蜀客》:
楚客去岷江,西南指天末。
平生不達(dá)意,萬里船一發(fā)。
行行三峽夜,十二峰頂月。
哀猿別曾林,忽忽聲斷咽。
嘉陵水初漲,巖嶺耗積雪。
不妨高唐云,卻藉宋玉說。
峨眉遠(yuǎn)凝黛,腳底谷洞穴。
錦城晝氳氳,錦水春活活。
成都滯游地,酒客須醉殺。
莫戀卓家壚,相如已屑屑。
注釋參考
峨眉
也寫作峨嵋、峩眉。山名。在 四川 峨眉縣 西南,因山勢逶迤,有山峰相對如蛾眉,故名。佛教稱為 光明山 ,道教稱為“虛靈洞天”、“靈陵太妙天”。其脈自 岷山 綿延而來,突起為 大峨 、 中峨 、 小峨 三峰。頂部為玄武巖覆蓋,有 峨眉 寶光、 舍身崖 、 洗象池 、 龍門洞 等勝匚與 浙江 普陀山 、 安徽 九華山 、 山西 五臺山 并稱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又 山東 、 河南 、 安徽 、 福建 、 廣西 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為名的山。
腳底
腳底 (jiǎodǐ) 〈方〉∶腳用來接觸地面的部分,即腳掌 sole of the foot洞穴
洞穴 (dòngxué) 在土中、在峭壁上或在小丘里挖出來的空間,尤指有洞口通到地表面的天然地下室 cave 往往指較大的或范圍不定的地下洞 cavern 山洞的深處 grotto張祜名句,送蜀客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