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劉黻《溪上翁》:
問(wèn)年知近百,傴僂合龜形,不理兒孫事,惟占水旱星。
慣醫(yī)閒施草,貰酒自攜瓶。
勸世行方便,何消念佛經(jīng)。
注釋參考
傴僂
[with one's back bent] 腰背彎曲
子求行年五十有四,而病傴僂。——《淮南子·精神訓(xùn)》
詳細(xì)解釋(1).特指脊梁彎曲,駝背。《舊唐書(shū)·吳兢傳》:“ 兢 雖衰耗,猶希史職,而行步傴僂, 李林甫 以其年老不用?!?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峰鋭而小,立石如老人傴僂之狀?!?豐子愷 《緣緣堂隨筆·東京某晚的事》:“忽然從橫路里轉(zhuǎn)出一個(gè)傴僂的老太婆來(lái),她兩手搬著一塊大東西?!?/p>
(2).恭敬貌。 漢 賈誼 《新書(shū)·官人》:“柔色傴僂,唯諛之行,唯言之聽(tīng),以睚眥之間事君者,廝役也?!薄逗鬂h書(shū)·張酺傳》:“公其傴僂,勿露所敕?!?李賢 注:“傴僂,言恭敬從命也?!?唐 韓愈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mén)樓》詩(shī):“升階傴僂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魯迅 《三閑集·路》:“文藝家的眼光要超時(shí)代,所以到否雖不可知,也須先行擁篲清道,或者傴僂奉迎?!?/p>
(3).俯身。 唐 施肩吾 《誚山中叟》詩(shī):“天陰傴僂帶嗽行,猶向巖前種松子?!?宋 歐陽(yáng)修 《醉翁亭記》:“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lái)不絶者, 滁 人游也?!?清 袁枚 《新齊諧·僵尸貪財(cái)受累》:“ 王 趁其傴僂時(shí),儘力推之。”
不理
不理 (bùlǐ) 置于不顧,不理睬 do not bother about;ignore 別不理他,要幫助他 不理會(huì),不在乎,不當(dāng)一回事 pay no attention to 我才不理這些閑話呢兒孫
兒孫 (érsūn) 兒子和孫子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泛指后代 descendants水旱
水旱 (shuǐhàn) 水澇和干旱 water logging and drought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過(guò)十之一二矣?!濉?洪亮吉《治平篇》 水陸 land and water 水旱交界劉黻名句,溪上翁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墮時(shí)有聲。
- 九仞墻邊絕路岐,野才非合自求知
- 滿庭多種藥,入里作山家
- 散關(guān)三尺雪,回夢(mèng)舊鴛機(jī)。作者:李商隱作品: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guān)遇雪
- 猶憶故山欹警枕,夜來(lái)嗚咽似流泉
- 明君夢(mèng)帝先,寶命上齊天。作者:王維作品:奉和圣制慶玄元皇帝玉像之作應(yīng)制
- 便覺(jué)陽(yáng)和通嶰竹,已知春信到官梅作者:曹彥約作品:豫章賀丁漕建臺(tái)宴口號(hào)
- 碧油兩就元戎鎮(zhèn),黃閣三提冢宰權(quán)作者:范仲淹作品:紀(jì)送太傅相公歸闕
- 前修不可見(jiàn),法社漸凋毀
- 是夕遠(yuǎn)思君,思君瘦如削。作者:元稹作品: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館,夜對(duì)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