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田筑室蟠龍下,閨門孝友師一鄉(xiāng)
出自宋代孫應(yīng)時(shí)《梁山劉制參園亭》:
劉侯家有相業(yè)堂,東都舊第城中央。
劍南參謀今日發(fā),官班且復(fù)尚書郎。
買田筑室蟠龍下,閨門孝友師一鄉(xiāng)。
好園十畝當(dāng)?shù)廊?,綠竹萬個(gè)攙天長(zhǎng)。
池亭面勢(shì)各有趣,花木手種新成行。
客來呼酒徑留飲,小鬟妙舞工持觴。
人生適意但如此,何用塵土紛劻勷。
我來度峽五十日,山深路惡神慘傷。
眼明此邦萬石壩,況逢好事空徜徉。
野鶴寮中最清絕,蠟梅水仙方弄香。
為公一醉出門去,祝公眉?jí)坶L(zhǎng)康強(qiáng)。
注釋參考
筑室
(1).建筑屋舍。《詩·大雅·緜》:“曰止曰時(shí),筑室于茲?!?唐 儲(chǔ)光羲 《田家雜興》詩:“筑室既相鄰,向田復(fù)同道?!薄端问贰ぬK軾傳》:“ 軾 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筑室於 東坡 ,自號(hào)‘東坡居士’。”《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於是 真君 辭了 郭璞 ,擇取吉日,挈家父母妻子凡數(shù)十口,徙於 西山 ,筑室而居焉?!?/p>
(2).見“ 筑室道謀 ”。
蟠龍
(1).盤伏的龍?!渡袝髠鳌肪硪幌拢骸绑待堎S信於其藏,蛟魚踴躍於其淵。” 鄭玄 注:“蟠,屈也?!薄斗窖浴返谑骸拔搓吿忑堉^之蟠龍?!?唐 李商隱 《賽靈川縣城隍神文》:“逐清泠之耕父,不使揚(yáng)光;迴沮澤之蟠龍,皆令灑潤(rùn)?!?/p>
(2).回環(huán)的龍形。《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寢兕伏虎,蟠龍連組?!?高誘 注:“蟠龍,詰屈相連,文錯(cuò)如織組文也。”《秦併六國平話》卷下:“門外蒼松踞虎,階前古檜蟠龍。”
(3).發(fā)髻名。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聲容·修容》:“古人呼髻為蟠龍,蟠龍者,髻之本體,非由粧飾而成,隨手綰成,皆作蟠龍之勢(shì)?!?/p>
閨門
(1).宮苑、內(nèi)室的門。借指宮廷、家庭?!抖Y記·樂記》:“在閨門之內(nèi),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薄痘茨献印ぶ餍g(shù)訓(xùn)》:“人主深居隱處以避燥溼,閨門重襲以避姦賊。”《周書·孝義傳·秦族》:“﹝ 秦族 ﹞與弟 榮先 ,復(fù)相友愛,閨門之中,怡怡如也?!?清 劉大櫆 《阮君傳》:“ 世忠 、 世恩 ,其操履亦閨門庸行之常,無異於人者,然求之世俗,何其難得而可敬也!”
(2).婦女所居之處。《北齊書·尉瑾傳》:“ 瑾 外雖通顯,內(nèi)闕風(fēng)訓(xùn),閨門穢雜,為世所鄙?!?宋 蘇軾 《策別安萬民五》:“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驕惰脆弱,如婦人孺子不出於閨門,論戰(zhàn)鬭之事,則縮頸而股慄,聞盜賊之名,則掩耳而不愿聽?!?清 李漁 《蜃中樓·傳書》:“據(jù)你説是貴人之女、士人之妻,就該不出閨門?!?/p>
(3).借指婦女、妻子?!缎挛宕贰h高祖皇后李氏傳》:“太后深以為不可,帝拂衣而去,曰:‘何必謀於閨門!’” 宋 蔡夢(mèng)弼 《草堂詩話》卷二:“ 老杜 當(dāng)兵戈騷屑之際,與其妻各居一方,自人情視之,豈能免閨門之念!” 清 錢謙益 《巡撫廣西等處地方軍務(wù)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何士晉授通議大夫制·前母加贈(zèng)淑人》:“匪徒為泉壤之光,亦以著閨門之勸?!?/p>
(4).城上小門?!赌印涑情T》:“大城丈五為閨門。” 孫詒讓 間詁:“依上文,則大城高三丈五尺,門之高當(dāng)不下二三丈。此閨門乃別出小門,故止高丈五?!?/p>
(5).泛指城門。《左傳·昭公元年》:“ 罕虎 、 公孫僑 、 公孫段 、 印段 、 游吉 、 駟帶 私盟于閨門之外。” 杜預(yù) 注:“閨門, 鄭 城門。”
(6).“金閨門”的省稱。 南朝 梁 何遜 《贈(zèng)族人秣陵兄弟》詩:“各價(jià)齊兩 許 ,閨門比三 陳 。” 宋 曾鞏 《胡太傅挽詞》之一:“讜言留簡(jiǎn)冊(cè),恭德載閨門?!?/p>
孝友
(1).事父母孝順、對(duì)兄弟友愛。《詩·小雅·六月》:“侯誰在矣, 張仲 孝友?!?毛 傳:“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友。”《后漢書·韓棱傳》:“ 棱 四歲而孤,養(yǎng)母弟以孝友稱。及壯,推先父餘財(cái)數(shù)百萬與從昆弟,鄉(xiāng)里益高之?!?唐 韓愈 《楚國夫人墓志銘》:“夫人在家,以聰明孝友為父母所偏愛。” 宋 王安石 《送郊社朱兄除郎東歸》詩:“宦游雖晚何妨久,餓顯從來不必高,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遺兒曹?!?清 鈕琇 《觚賸續(xù)編·李生孝友》:“余因嘆其處人倫之變,而孝友不失其常,可謂賢矣。”
(2).指對(duì)兄弟友愛?!稌ぞ悺罚骸拔┬⒂鸯缎值?,克施有政?!薄秶Z·晉語四》:“ 文王 在母不憂,在傅弗勤,處師弗煩,事王不怒,孝友二 虢 ,而惠慈二 蔡 ,刑于 大姒 ,比於諸弟?!?韋昭 注:“善兄弟為友。二 虢 , 文王 弟 虢仲 、 虢叔 。” 唐 韓愈 《順宗實(shí)錄四》:“ 城 孝友,不忍與其弟異處,皆不娶,給侍終身?!?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議論》:“昔 王祥 、 王覽 當(dāng) 東漢 之末,兄弟隱居者三十餘年,以孝友著名于世。” 清 劉大櫆 《張豹林墓志銘》:“先君性孝友,以授徒為生,而所得館俸,輒分以與諸兄弟無難色?!?/p>
孫應(yīng)時(shí)名句,梁山劉制參園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7生命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