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終欲老石經(jīng),煮鼎無心轉(zhuǎn)金液
出自宋代李彌遜《夏日同伯氏畢裕之守一程國材游天寧登西山國》:
游輪走朱蓋飛碧,路如羊腸山虎脊。
奇觀多似九牛毛,塵服輕於一狐腋。
禪房借枕空函丈,野磴搘筇座盈尺。
陰崖日淡春杲杲,老樹風悲秋索索。
丈人適意屢傾蓋,舍者忘形或凈席。
已澆茗碗攬文字,不捉冰紈凍絺绤。
飲中得仙思季真,方外分曹笑無奕。
棋鋒未接已爭遁,筆陣將收猶請益。
一生苦心太多事,半日閑身要投隙。
急呼隔水破煙艇,更著穿云躡山屐。
晴巒陰障淺深盡,斷渚連洲耦奇畫。
愚公百念久灰冷,妄境多岐自冰釋。
閉門終欲老石經(jīng),煮鼎無心轉(zhuǎn)金液。
舁籃二子已能步,對影三人不邀客。
蠅頭比富五頃田,蝸角猶寬一區(qū)宅。
飽諳世態(tài)輕速冠,脫略塵緣等遺舄。
已甘流落臥深林,肯作紛紜踏長陌。
紫陽峨峨百步近,白水粼粼一溪隔。
床頭吟蛩已催候,枝上鳴蜩行削跡。
相期日日曉脂車,去待山頭霜月白。
注釋參考
石經(jīng)
(1).刻在石上的儒家經(jīng)典。 漢平帝 元始 元年 王莽 命 甄豐 摹古文《易》、《書》、《詩》、《左傳》于石,此為石經(jīng)之始。 漢 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見者,有:(1) 漢靈帝 熹平 四年(公元175年) 蔡邕 用隸書寫成的“熹平石經(jīng)”,(2) 三國 魏 齊王 ( 曹芳 ) 正始 (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隸三體刻石的“正始石經(jīng)”,亦稱“三體石經(jīng)”。(3) 唐文宗 開成 二年(公元837年)用楷書刻石的“唐開成石經(jīng)”。(4) 后蜀 孟昶 命 毋昭裔 督造的楷書“蜀石經(jīng)”,又稱“廣政石經(jīng)”。(5) 宋仁宗 嘉祐 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經(jīng)”,因用篆、隸二體,又稱“二字石經(jīng)”。(6) 宋 高宗 時御書刻石的“南宋石經(jīng)”,亦稱“宋高宗御書石經(jīng)”。(7) 清 乾隆 年間刻石的“清石經(jīng)”。參閱 清 顧炎武 《石經(jīng)考》、 清 萬斯同 《石經(jīng)考》、近人 張國淦 《歷代石經(jīng)考》。
(2).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經(jīng)?,F(xiàn)存石碑刻經(jīng)規(guī)模最大的是 北京 房山 云居寺 附近的石經(jīng)。從 隋 代 大業(yè) 年間(公元七世紀初)刻起,到 明 代 萬歷 、 天啟 年間(公元十七世紀初)為止,大部分重要佛經(jīng)都已刻成。 唐 皮日休 《開元寺避暑懷魯望》詩:“石經(jīng)森欲動,珠像儼將恰。”
無心
無心 (wúxīn) 沒有心情,沒有做某事的念頭 not be in the mood for 無心戀戰(zhàn) 不是存心的 unintentinally;inadvertently;unwittingly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金液
(1).古代方士煉的一種丹液。謂服之可以成仙?!稘h武內(nèi)傳》:“其次藥有九丹金液,紫華紅英,太清九轉(zhuǎn)五雪之漿?!?晉 葛洪 《抱樸子·金丹》:“金液太乙所服而仙者也,不減九丹矣?!?唐 李白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詩:“所期就金液,飛步登云車。” 明 張居正 《軒皇問道治世長生頌》:“彼異端者流,掇虛崇誕,謂軒皇受丹經(jīng)傳九品,及服食金液之術,豈不淺之乎闚圣閾哉?!?/p>
(2).喻美酒。 唐 白居易 《游寶稱寺》詩:“酒嬾傾金液,茶新碾玉塵。”
李彌遜名句,夏日同伯氏畢裕之守一程國材游天寧登西山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