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者,必以奉法為重。
出自明代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
摘自《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
解釋:治理國家的人,必須以尊崇法律為重。
原文摘要:
明表章。后主拆視之。表曰:“臣本庸才,叨竊非據(jù),親秉旄鉞,以勵三軍。不能訓(xùn)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洞呵铩坟?zé)帥,臣職是當(dāng)。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臣不勝慚愧,俯伏待命!”后主覽畢曰:“勝負(fù)兵家常事,丞相何出此言?”侍中費祎奏曰:“臣聞治國者,必以奉法為重。法若不行,何以服人?丞相敗績,自行貶降,正其宜也?!焙笾鲝闹嗽t貶孔明為右將軍,行丞相事,照舊總督軍馬,就命費祎赍詔到漢中??酌魇茉t貶降訖,祎恐孔明羞赧,乃賀曰:“蜀中之民,知丞相初拔四縣,深以為喜?!笨酌髯兩唬骸笆呛窝砸玻〉枚鴱?fù)失,與不得同。公以此賀我,實足使我愧赧耳?!钡t又曰:“近聞丞相得姜
注釋參考
治國
治國 (zhìguó) 治理國家政務(wù),使強盛安定 administer a country;manage state affairs 安邦治國奉法
奉行或遵守法令?!俄n非子·有度》:“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史記·循吏列傳》:“奉法循理,無所變更,百官自正?!?宋 曾鞏 《<范貫之奏議集>序》:“羣臣奉法遵職,海內(nèi)乂安?!?明 陳子龍 《唐論》:“ 江 楚 之間,晏然奉法,與 秦 未可一二論也?!?/p>
羅貫中名句,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