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代侯善淵《滿庭芳》:
生喜亡悲,虛勞塵世,許年多少傾危。
是非成敗,榮辱兩虧衰。
富足於身大患,貧窮又、遣我寒饑。
急如個(gè),不來不去,父母未生時(shí)。
虛無中有象,神風(fēng)顯煥,物炫星暈。
同天澄瑞,同地地幽微。
至道包盈法界,歸元首、永劫無疑。
離生滅,不增不滅,常與太虛齊。
注釋參考
生滅
(1).佛教語。依因緣和合而有,謂之“生”;依因緣離散而無,謂之“滅”。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維摩經(jīng)>十譬贊·電》:“倏爍驚電過,可見不可逐。恆物生滅后,誰復(fù)覈遲速。” 唐 顧況 《贈(zèng)僧》詩之二:“更把浮榮喻生滅,世間無事不虛空。” 清 陳維崧 《念奴嬌·春日同緯云南畊遍歷南岳諸園林》詞:“何限向來哀樂事,一笑浮漚生滅?!?/p>
(2).猶生死。 唐 王維 《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zèng)》詩:“有無斷常見,生滅幻夢(mèng)受?!?宋 范成大 《太師陳文恭公挽詞》:“夢(mèng)已 商 人奠,身猶 漢 相朝;古來賢達(dá)意,生滅兩消搖?!?/p>
常與
指常所與共之物。《莊子·外物》:“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
太虛
太虛 (tàixū) 天,天空 heaven 古代哲學(xué)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實(shí)體氣 the great void;the universe侯善淵名句,滿庭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