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援他代易,或變文回避。
出自唐朝詹敦仁《復留侯從效問南漢劉巖改名龑字音義》
伏羲初畫卦,蒼氏乃制字。點畫有偏旁,陰陽貴協(xié)比。
古者不嫌名,周公始稱諱。始諱猶未酷,后習轉多忌。
或援他代易,或變文回避。濫觴久滋蔓,傷心日益熾。
孫休命子名,吳國尊王意。單莔雨升僻,壹臣昷蔜稱異。
梁復踵已非,時亦跡舊事。耑免杰自其一,蜀闖是其二。
鄙哉化晵名,陋矣麥黃耑義。大唐有天下,武后擁神器。
私制迄無取,古音實相類。歷壎乙囝星,□忠厓□埊。
□圀及曌□,作史難詳備。唐祚值傾危,劉龑懷僭偽。
吁嗟毒蛟輩,睥睨飛龍位。龑巖雖同音,形體殊乖致。
廢學愧未弘,來問辱不棄。奇字難雄博,摛文伏韓智。
因誦鄙所聞,敢布諸下吏。
注釋參考
代易
更替;輪流?!缎绿茣ざ偶?zhèn)鳌罚骸?德宗 既厭兵,大抵刺史重代易,至歷年不徙。” 宋 曾鞏 《請改官制前預令諸司次比整齊架閣版籍等事札子》:“臣切恐施行之際,新舊代易之初,庶工之間,或吏屬因循,或簿書緣絶,其於督察漏略,檢防散逸,彌綸之體,不可不早有飭戒?!?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敘》:“德懷二三之臣,負眾自用,令之不從、召之不至者尚數(shù)十,皆束衽來庭,代易奔走,如水湊下?!?/p>
變文
(1).變換文詞。謂在行文中用不同的文詞以表達相同的意思?!对姟ば⊙拧Q鳴》“魚潛在淵” 鄭玄 箋:“良魚在淵?!?唐 孔穎達 疏:“不云大魚而云良魚者,以其喻善人,故變文稱良也?!?/p>
(2).文體名。簡稱“變”。 唐 五代 時期的一種說唱文學,內(nèi)容原為佛經(jīng)故事,后亦包括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等。如 敦煌 石窟中發(fā)現(xiàn)的《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伍子胥變文》等。近人所編《敦煌變文集》,輯錄較為詳備。
回避
回避 (huíbì) 設法躲避 avoid;evade;run away from 故意回避答復她的問題 逃避(如責任),常指狡猾地、不采用正面拒絕的辦法逃避 dodge;move off 這是在回避問題 回避 (huíbì)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察人員以及其他有關人員不參加與本人有利害關系或其他關系的案件的審判、檢察或偵察 challenge 回避制度詹敦仁名句,復留侯從效問南漢劉巖改名龑字音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