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趙蕃《次韻李子永》:
詞源誰可障東之,今代謫仙仍有詩。
戲調猶能出平澹,意加每輒造瑰奇。
白頭不用論新貴,黃卷惟應保素知。
我恨從公十年晚,公寧于我亦深期。
注釋參考
白頭
白頭 (báitóu) 白頭發(fā),多指年老 hoary head 少白頭 白頭到老 老年 old age 不署名的 unsigned 白頭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兒) 白頭材料不用
不用 (bùyòng) 用不著,不必 need not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新貴
新貴 (xīnguì) 新近作高官的人;新的貴族 parvenu;person newly appointed to high post黃卷
(1).書籍。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雜碎故事,蓋是窮巷諸生,章句之士,吟詠而向枯簡,匍匐以守黃卷者所宜識。” 楊明照 校箋:“古人寫書用紙,以黃蘗汁染之防蠹,故稱書為黃卷。”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舉賢》:“黃卷之中,圣賢備在?!?明 高明 《琵琶記·琴訴荷池》:“黃卷看來消白日,朱絃動處引清風?!?/p>
(2).指記錄官吏功過,考核能否稱職的專門文書。 唐 杜甫 《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黃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鰲 注引《唐會要》:“ 天寶 四載十一月,勅御史依舊置黃卷,書闕失,每歲委知雜御史長官比類能否,送中書門下,改轉日褒貶?!?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食畢,則主簿持黃卷揖曰:‘請舉事?!谑桥_院長白雜端曰:‘舉事?!瘎t舉曰:‘某姓侍御史有某過,請準條?!鞑緯!?/p>
(3).詔敕。 宋 陸游 《乞致仕札子》二:“萬簽黃卷,悵已負于初心;十具烏犍,冀獲安于故里?!?/p>
(4).指道書或佛經。因佛道兩家寫書用黃紙。 唐 皎然 《兵后早春登故鄣南樓望昆山寺白鶴觀亦清道人并沉道士》詩:“耳目何所娛,白云與黃卷?!?/p>
素知
(1).一向了解。《史記·張耳陳馀列傳》:“父客素知 張耳 ,乃謂女曰:‘必欲求賢夫,從 張耳 。’” 唐 杜甫 《病后遇王倚飲贈歌》:“且遇 王生 慰疇昔,素知賤子甘貧賤?!?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一·葛端肅公家訓》:“聞上兩次詢大臣臧否,至 守禮 ,則先發(fā)云:‘此朕所素知?!?/p>
(2).平素相知的人。 唐 周曇 《毛遂》詩:“ 平原 門下三千客,得力何曾是素知?!?明 張居正 《與南臺長言中貴不干外政書》:“辱在道誼素知,敢布腹心,幸惟裁鑒。”
趙蕃名句,次韻李子永名句。注釋由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