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葉適《虎長老修雙峰》:
九州大麓標(biāo)山經(jīng),早與天地同垂名。
雁蕩初傳晚唐世,掩抑眾岳夸神靈。
豈非龍伯所播遷,海水枯竭久乃成。
窮皺石怪呈萬巧,宛取物似羅千形。
陰湫陽嶺何恍惚,紫光碧焰長磨縈。
夜隨王喬玉簫發(fā),曉答矩那金磬清。
聞?wù)呶吹揭庖褍A,往往夢想驅(qū)風(fēng)霆。
胡僧猶嫌憩寂寞,便房曲檻頻招迎。
強(qiáng)扶墜閣接云漢,卻補(bǔ)壞壁回丹青。
來車去馬謾孔總,亭主自住誰為情。
注釋參考
九州
九州 (Jiǔzhōu) 中國的別稱 China 日本四主島中最南的島 Kyushu大麓
猶總領(lǐng),謂領(lǐng)錄天子之事?!稌に吹洹罚骸凹{于大麓,烈風(fēng)雷雨弗迷。” 孔 傳:“麓,録也。納 舜 使大録萬機(jī)之政,陰陽和,風(fēng)雨時(shí),各以其節(jié),不有迷錯愆伏?!薄逗鬂h書·百官志一》“太尉,公一人” 劉昭 注引 漢 桓譚 《新論》曰:“昔 堯 試於大麓者,領(lǐng)録天子事,如今尚書矣?!币徽f為廣大的山林?!痘茨献印ぬ┳逵?xùn)》:“既入大麓,烈風(fēng)雷雨而不迷?!?高誘 注:“林屬於山曰麓。 堯 使 舜 入林麓之中,遭大風(fēng)雨不迷也?!?/p>
山經(jīng)
(1).《山海經(jīng)》的簡稱。《漢書·張騫李廣利傳贊》:“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jì)》、《山經(jīng)》所有,放哉!” 南朝 梁 蕭統(tǒng) 《銅博山香爐賦》:“方 夏 鼎之瓌異,類《山經(jīng)》之俶詭?!?唐 劉知幾 《史通·雜述》:“ 夏 禹 敷土,實(shí)著《山經(jīng)》。”
(2).泛指記錄山脈的輿地之書。 唐 韓愈 《毛穎傳》:“陰陽、卜筮、占相、醫(yī)方、族氏、山經(jīng)、地志、字書、圖畫、九流百家、天人之書,及至浮圖、《老子》、外國之説,皆所詳悉?!?宋 歐陽修 《菱溪大石》詩:“山經(jīng)地誌不可究,遂令異説爭紛紜?!?清 黃宗羲 《周云淵先生傳》:“自歷以外,圖書、皇極、律呂、山經(jīng)、水志、分野、算法……莫不各有成書?!?/p>
與天
謂凡合乎天道者,則得天助?!秶Z·越語下》“持盈者與天” 韋昭 注:“與天,法天也?!薄豆茏印ば蝿荨罚骸俺譂M者與天?!?尹知章 注:“能持滿者,則與天合。”《史記·越王句踐世家》:“持滿者與天。” 司馬貞 索隱:“與天,天與也。言持滿不溢,與天同道,故天與之。”
垂名
謂留傳聲名?!妒酚洝しB滕灌列傳論》:“方其鼓刀屠狗賣繒之時(shí),豈自知附驥之尾,垂名 漢 廷,德流子孫哉?” 唐 劉知幾 《史通·列傳》:“尋附出之為義,攀列傳以垂名?!?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 李 杜 詩垂名千古,至今無人不知;然當(dāng)其時(shí),則未也。”
葉適名句,虎長老修雙峰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