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境太蹂踐,因茲塞林屋
出自唐代皮日休《太湖詩練瀆(吳王所開)》:
吳王厭得國,所玩終不足。
一上姑蘇臺,猶自嫌局促。
艅艎六宮鬧,艨沖后軍肅。
一陣水麝風(fēng),空中蕩平淥。
鳥困避錦帆,龍跧防鐵軸。
流蘇惹煙浪,羽葆飄巖谷。
靈境太蹂踐,因茲塞林屋。
空闊嫌太湖,崎嶇開練瀆。
三尋齾石齒,數(shù)里穿山腹。
底靜似金膏,礫碎如丹粟。
波殿鄭妲醉,蟾閣西施宿。
幾轉(zhuǎn)含煙舟,一唱來云曲。
不知闌楯上,夜有越人鏃。
君王掩面死,嬪御不敢哭。
艷魄逐波濤,荒宮養(yǎng)麋鹿。
國破溝亦淺,代變草空綠。
白鳥都不知,朝眠還暮浴。
注釋參考
靈境
(1).莊嚴(yán)妙土,吉祥福地。多指寺廟所在的名山勝境。 南朝 梁簡文帝 《神山寺碑》序:“雖鐵界銅圍,如影如約,補(bǔ)石擎金,隨生焰滅。獨有 鷲岳 靈境,浄土不燒,螺髻金質(zhì),聲聞難覩?!?唐 白居易 《沃洲山禪院記》:“自 齊 至 唐 ,茲山濅荒,靈境寂寥,罕有人游?!?宋 蘇軾 《次韻孫職方蒼梧山》:“或云靈境歸賢者,又恐神功亦偶然?!?明 楊慎 《游靈泉寺》詩:“泉臺埋玉樹,靈境閟仙音?!?清 魏源 《華山詩》之二:“出山意已移,靈境渺天北?!?/p>
(2).泛指風(fēng)景名勝之地。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謝靈運(yùn)<游山>》:“靈境信淹留,賞心非徒設(shè)?!?唐 柳宗元 《界圍巖水簾》詩:“靈境不可狀,鬼工諒難求?!?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呵呵,寥寂莊嚴(yán)的靈境,這般地雄渾、坦蕩、清明!”
蹂踐
蹂踐 (róujiàn) 踩踏,踐踏 trample on;tread upon 自蹂踐相殺死者數(shù)千。——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林屋
山名。道教十大洞天之一。在 江蘇 吳縣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周圍四百里,號稱“元神幽虛之洞天”。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洞庭山 有宮五門,東通 林屋 ,西達(dá) 蛾眉 ,南接 羅浮 ,北連 岱岳 。”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入林屋洞》:“知名十小天, 林屋 當(dāng)?shù)诰拧!?元 顧瑛 《送鄭同夫歸豫章分題得洞庭湖》詩:“ 神禹 書藏 林屋 里,仙人詩刻石屏前?!?明 高啟 《洞庭山》詩:“中有 林屋 仙所都,銀房石室開金鋪。”
皮日休名句,太湖詩練瀆(吳王所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