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步乘陽九,胡塵暗上京
出自宋代李彌遜《故相少師李公挽詩》:
國步乘陽九,胡塵暗上京。
支傾隆大廈,卻敵隱長城。
草木知春澤,狐貍絕夜鳴。
云臺瞻袞繡,千古繼哀榮。
注釋參考
國步
國步 (guóbù) 國運 national fate 國步艱難 國土 territory 國步連營五千里陽九
(1).古代術數(shù)家的學說。其說有二:(1)以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歲,內(nèi)有旱災九年,謂之“陽九”。其余尚有陰九、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等,陽為旱災,陰為水災。從入元至陽三,常歲四千五百六十年,災歲五十七年,共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為一元之氣終。舉其平均數(shù)則每八十年有一災年?!稘h書·律歷志上》:“《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陽九;次三百七十四,陰九;次四百八十,陽九;次七百二十,陰七;次七百二十,陽七;次六百,陰五;次六百,陽五;次四百八十,陰三;次四百八十,陽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與一元終。經(jīng)歲四千五百六十,災歲五十七?!?宋 洪邁 《容齋續(xù)筆·百六陽九》:“史傳稱百六陽九為厄會,以歷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陽九,次曰陰九;又有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皆謂之災歲。大率經(jīng)歲四千五百六十,而災歲五十七。以數(shù)計之,每及八十歲,則值其一。今人但知陽九之厄,云經(jīng)歲者,常歲也。”(2)太乙數(shù)。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以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 宋 張世南 《游宦紀聞》卷七:“此外有所謂太乙數(shù),能知運祚災祥,刀兵水火,陰晴風雨……蓋太乙數(shù)中,專考陽九,百六之數(shù)。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陽九,奇數(shù)也,為陽數(shù)之窮。百六,偶數(shù)也,為陰數(shù)之窮。大抵歲運值之,終有厄會。 洪文敏 公《五筆》中,載陽九、百六之説,與此不同?!?/p>
(2).道家稱天厄為陽九,地虧為百六。三千三百年為小陽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為大陽九、大百六。 唐 黃滔 《融結(jié)為河岳賦》:“則有龜負龍擎,文籍其陽九陰六; 共 觸 愚 移,傾缺其天樞地軸?!眳㈤啞鹅`寶天地運度經(jīng)》。
(3).指災荒年景和厄運。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會遭陽九,炎光中矇。 世祖 撥亂,爰建時雍。”《舊唐書·代宗紀》:“而猶有 李靈耀 作梗, 田承嗣 負恩,命將出軍,勞師弊賦者,蓋陽九之未泰,豈君道之過歟!” 明 邵璨 《香囊記·問卜》:“中途自傷分鳳友,念他鄉(xiāng)戰(zhàn)骨誰收,奈何薄命遭陽九。” 清 錢謙益 《慈光寺》:“嗚呼!卅年來滄桑逼陽九?!?/p>
胡塵
(1).胡地的塵沙。 北周 庾信 《王昭君》詩:“朝辭 漢 闕去,夕見 胡 塵飛。” 明 梁辰魚 《擬出塞》曲:“有崎嶇北污胡塵,哀笳倚拍,家山何處?!?/p>
(2).胡人兵馬揚起的沙塵。喻胡兵的兇焰。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擁旄司部, 代 馬不敢南牧;推轂 樊鄧 ,胡塵罕嘗夕起?!?唐 白居易 《法曲》:“以亂干和 天寳 末,明年胡塵犯宮闕。”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詞:“落日胡塵未斷,西風塞馬空肥?!?明 屠隆 《綵毫記·訪道仙翁》:“萬戶傷心泣野燐,衣冠無處避胡塵。”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用 夏 變夷,斬邪留正,誓掃胡塵。” 柳亞子 《題<張蒼水集>》詩:“北望中原涕淚多,胡塵慘淡 漢 山河?!?/p>
上京
(1).古代對國都的通稱?!段倪x·班固<幽通賦>》:“皇十紀而鴻漸兮,有羽儀於上京?!?李善 注:“有羽翼於京師也?!?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 德璉 發(fā)跡於此 魏 ,足下高視於上京?!?宋 劉攽 《送韓玉汝司封奉使兩浙》詩之三:“組練白玉粒,一月來上京?!?梁啟超 《復劉古愚山長書》:“ 秦 中自古帝都,萬一上京有變,則六飛行在,猶將賴之?!?/p>
(2).古都名。 渤海 以王都 忽汗城 為 上京 龍泉府 。故址在今 黑龍江 寧安縣 西南 東京城 。
(3).古都名。 契丹 會同 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為 上京 臨潢府 。故址在今 內(nèi)蒙古 巴林左旗 南。
(4).古都名。 金 天眷 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師 會寧府 為 上京 ,故址在今 黑龍江 阿城 南 白城 。
李彌遜名句,故相少師李公挽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