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長松林,蔽日深杳冥
出自宋代司馬光《和鄰幾六月十一日省書事》:
長夏金正伏,火意尤驕盈。
夫子寓官舍,無術(shù)逃煩蒸。
軒窗豁四開,滅去壁上燈。
紵衣不可親,羽扇安能勝。
濯泉泉已溫,撫簟簟可憎。
萬葉悄無風(fēng),但有飛蚊鳴。
六府燥不濡,喉舌煙塵生。
攝衣起徐步,四顧天正晴。
云漢淺欲涸,箕畢徒縱橫。
忽思終南巔,秀出秦云青。
上有長松林,蔽日深杳冥。
下有萬仞壑,含蓄太古冰。
安得躡輕屐,仗策緣崢嶸。
掛冠芙蓉闕,結(jié)屋高崖棱。
回視萬鐘祿,飄撇如飛蠅。
注釋參考
長松
藥草名。服之可黑須發(fā)。 宋 蘇軾 《謝王澤州寄長松兼簡張?zhí)煊X》詩之一:“莫道長松浪得名,能教覆額兩眉青?!?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長松》:“長松生古松下,根色如薺苨,長三五寸,味甘微苦,類人參,清香可愛。按 張?zhí)煊X 《文集》云:僧 普明 居 五臺山 ,患大風(fēng),眉髮俱墮,哀苦不堪。忽遇異人,教服長松,示其形狀。 明 採服之,旬餘毛髮俱生,顏色如故?!?/p>
蔽日
遮蔽日光?!冻o·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下幽晦以多雨。”《舊唐書·劉迺傳》:“干霄蔽日,誠巨樹也,當(dāng)求尺寸之材,必后於椓杙。”《花月痕》第八回:“﹝寺院﹞門前古槐兩樹,蔽日參天?!?/p>
深杳
深邃幽暗。 唐 李朝威 《柳毅傳》:“奇秀深杳,不可殫言。” 明 楊柔勝 《玉環(huán)記·韋皋別妻》:“畫堂深杳,疑在 蓬萊 三島。”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下瞰南峰,與崖又駢峙成峽,其內(nèi)墜壑深杳。”
司馬光名句,和鄰幾六月十一日省書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