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張耒《感春十三首》:
仲春漸燠沐,攄散常遠步。
獨穿林下蹊,斜轉(zhuǎn)竹間嶼。
鳴泉競漱石,迸筍或妨路。
吹衣信和風,濯足解雙履。
深行意益愜,默坐憩亦屢。
野花迎客來,啼鳥驚我去。
群鳴投樹鴉,獨下過溪鷺。
晴霞送斜日,歷歷星已布。
娟娟新月彎,稍稍山已暮。
用此遣朝昏,誰謂非尺素。
注釋參考
鳴泉
(1).淙淙鳴響的泉水。 唐 張鷟 《游仙窟》:“激石鳴泉,疏巖鑿磴?!?/p>
(2).使泉水淙淙鳴響。 唐 李嶠 《楚望賦》:“眇乎忽然,高山之顛。露團團而濕草,風烈烈而鳴泉?!?/p>
(3).泉水名。 宋 蘇軾 《<鳴泉思>思君子也君子抱道且殆而時弗與民咸思之鳴泉故基堙圮殆盡眉山蘇軾搔首踟躕作<鳴泉思>以思之》詩:“ 鳴泉 鳴泉 ,經(jīng)云而潺湲?!?/p>
漱石
亦作“潄石”。1.沖刷巖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沁水》:“其水沿波潄石,漰澗八丈,環(huán)濤轂轉(zhuǎn),西南流入於 沁水 ?!?/p>
(2).謂閑居;隱居。 明 徐霖 《繡襦記·卻婚受仆》:“枕流漱石樂閒居。無夢到彤闈?!?清 顧炎武 《復(fù)遲明府書》:“自從壯歲,便絶意于乘軒,況此暮年,益耽情于潄石?!眳⒁姟?漱石枕流 ”。
迸筍
破土猛長的竹筍。 唐 岑參 《范公叢竹歌》:“為君成陰將蔽日,迸筍穿堦踏還出。” 唐 張祜 《題靈隱寺師一上人十韻》:“迸筍斜穿塢,飛泉下噴崖?!?/p>
張耒名句,感春十三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