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紙上經文動,如意瓶中佛爪飛
出自唐代皮日休《送圓載上人歸日本國》:
講殿談余著賜衣,椰帆卻返舊禪扉。
貝多紙上經文動,如意瓶中佛爪飛。
颶母影邊持戒宿,波神宮里受齋歸。
家山到日將何入,白象新秋十二圍。
注釋參考
貝多
(1).梵語的音譯。意為樹葉。古 印度 常以多羅樹葉寫經。亦指佛陀在其下成道的菩提樹?!斗鹫f自誓三昧經》:“佛告天子:昔吾出家,以汝為證;詣貝多樹,汝復為證?!?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木篇》:“貝多,出 摩伽陁國 ,長六七丈,經冬不凋。此樹有三種:一者多羅娑力叉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貝多;三者部婆力叉多羅多梨。并書其葉,部闍一色取其皮書之。貝多是梵語, 漢 翻為葉。貝多婆力叉者, 漢 言葉樹也。 西域 經書,用此三種皮葉,若能保護,亦得五六百年?!?清 閻爾梅 《遂初園詩》:“東隣賸有逃禪地,更向 祗園 種貝多。”亦譯作“貝多羅”。 清 吳偉業(yè) 《送張玉甲憲長之官邛雅》詩之三:“欲問辟支諸佛土,貝多羅樹即關頭。” 清 陳維崧 《賀新郎·中元感懷》詞:“亟倩蘭陀張浄饌,拋作貝多羅子,早勘破人間生死?!?/p>
(2).借指佛經。 唐 張鼎 《僧舍小池》詩:“貝多文字古,宜向此中翻?!?清 顧景星 《<楝亭集>序》:“貝多、金碧、象數、藝術,無所不窺?!?/p>
(3).傳說中的國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周成王 元年, 貝多國 人獻舞萑, 周公 命返之?!?/p>
經文
經文 (jīngwén) 經書或宗教典籍的正文 text of Confucian classics or religious scriptures如意
如意 (rúyì) 符合心意 as one wishes 萬事如意 稱心如意 一種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制作,頭靈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指劃用或玩賞 ruyi,an S-shaped ornamental object,usually,made of jade,formerly a symbol of good luck 我這里已經辦的差不多了,只差一個如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皮日休名句,送圓載上人歸日本國名句。注釋由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