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耿湋《塞上曲》:
慣習干戈事鞍馬,初從少小在邊城。
身微久屬千夫長,家遠多親五郡兵。
懶說疆場曾大獲,且悲年鬢老長征。
塞鴻過盡殘陽里,樓上凄凄暮角聲。
注釋參考
千夫長
(1).古武官名?!稌つ潦摹罚骸扒Х蜷L,百夫長。” 孔 傳:“師帥,卒帥?!?孔穎達 疏:“《周禮》二千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 孔 以師雖二千五百人,舉全數(shù),亦得為千夫長。長與帥其義同,是千夫長亦可以稱帥,故以千夫長為師帥?!?蔡沉 集傳:“千夫長,統(tǒng)千人之帥?!?明 姚士麟 《見只編》卷上:“於是制府有招安之議,特以千夫長二人往?!?/p>
(2).辛亥革命時起義軍隊的官職名。 陶成章 《浙案紀略》卷中:“五哨為營,有營官,號曰千夫長。”
郡兵
地方武裝力量。 漢 沿 秦 制置材官于郡國,郡有都尉,佐太守典武職甲卒。中央有南、北軍。 漢武帝 時更置八校,隸屬于北軍。國家有事,則調(diào)發(fā)郡國之兵。 唐 代府兵,基本上沿襲 秦 漢 郡兵舊制。參閱《文獻通考·兵考》。
耿湋名句,塞上曲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