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韓愈《獲麟解》:
麟之為靈,昭昭也。
詠于《詩》,書于《春秋》,雜出于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
然麟之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
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
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
惟麟也,不可知。
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
雖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
麟為圣人出也。
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
”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
注釋參考
不恒
(1).不固定。《易·恒》:“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斷章有檢,積句不恒?!?/p>
(2).不平常?!赌鲜贰に渭o(jì)上》:“ 玄 見帝,謂司徒 王謐 曰:‘昨見 劉裕 ,風(fēng)骨不恒,蓋人杰也?!?/p>
有于
猶友于。兄弟。有,通“ 友 ”。 唐 高適 《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契闊慙行邁,羈離憶有于?!眳⒁姟?友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