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長安道,霜鬢幾驚秋。
出自宋朝李彌遜《水調(diào)歌頭》
不上長安道,霜鬢幾驚秋。故人何在,時序欺我去如流。賞對洛濱仙伯,共說薌林佳致,魂夢與追游。更唱中秋句,得月上東樓。云巖底,秋香下,楚江頭。十年笑傲,真是騎鶴上揚州。卻憶金門聯(lián)轡,曉殿催班同到,高拱翠云裘。明月今千里,何計緩離憂。
注釋參考
不上
(1).不到?!肚夭⒘鶉皆挕肪砩希骸安簧先?, 飛虎 佯敗?!?/p>
(2).不得。 明 馮惟敏 《傍粧臺·旅思》套曲:“聽不上凜冽悲風,聽不上嘹嚦哀鴻,聽不上畫角悠揚,聽不上檐鉄丁東,響當當驚好夢,冷清清和淚滴?!?/p>
長安道
漢 樂府《橫吹曲》名。內(nèi)容多寫 長安 道上的景象和客子的感受,故名。 南朝 陳后主 、 徐陵 和 唐 代 韋應(yīng)物 、 白居易 等均寫有此曲。句式長短錯落不一。參閱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
霜鬢
亦作“ 霜髩 ”。白色鬢發(fā)?!稑犯娂で迳糖o一·子夜四時歌冬歌十二》:“感時為歡嘆,霜鬢不可視?!?宋 蘇軾 《浣溪沙·贈閭丘朝議時還徐州》詞:“霜鬢不須催我老,杏花依舊駐君顏?!?清 姚潛 《雪夜移榻余九迪齋中》詩:“漫放憑空眼,蕭蕭霜鬢新。”
驚秋
(1).秋令驀地來到。 唐 韋應(yīng)物 《府舍月游》詩:“橫河俱半落,泛露忽驚秋?!?唐 無名氏 《落葉賦》:“見一葉之已落,感四序之驚秋?!?/p>
(2).喻迅速凋零衰敗。 宋 蔡襄 《方山渡口占》:“江上行人空自愁,壯年雙鬢已驚秋。” 宋 蘇轍 《次韻王適送張耒赴壽安尉》:“緑鬢驚秋半欲黃,官居無處覓林塘。”
李彌遜名句,水調(diào)歌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