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輦登高望河洛
出自唐代宋之問《龍門應(yīng)制》:
宿雨霽氛埃,流云度城闕。
河堤柳新翠,苑樹花先發(fā)。
洛陽花柳此時(shí)濃,山水樓臺(tái)映幾重。
群公拂霧朝翔鳳,天子乘春幸鑿龍。
鑿龍近出王城外,羽從琳瑯擁軒蓋。
云罕才臨御水橋,天衣已入香山會(huì)。
山壁嶄巖斷復(fù)連,清流澄澈俯伊川。
雁塔遙遙綠波上,星龕奕奕翠微邊。
層巒舊長(zhǎng)千尋木,遠(yuǎn)壑初飛百丈泉,彩仗蜺旌繞香閣。
下輦登高望河洛。
東城宮闕擬昭回,南陽溝塍殊綺錯(cuò)。
林下天香七寶臺(tái),山中春酒萬年杯,微風(fēng)一起祥花落,仙樂初鳴瑞鳥來。
鳥來花落紛無已,稱觴獻(xiàn)壽煙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關(guān)猶駐五云車。
鳥旗翼翼留芳草,龍騎駸駸映晚花。
千乘萬騎鑾輿出,水靜山空嚴(yán)警蹕。
郊外喧喧引看人,傾都南望屬車塵。
囂聲引飏聞黃道,佳氣周回入紫宸。
先王定鼎山河固,寶命乘周萬物新。
吾皇不事瑤池樂,時(shí)雨來觀農(nóng)扈春。
注釋參考
登高
登高 (dēnggāo) 上到高處。也特指重陽節(jié)登山的風(fēng)俗 ascend a height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啤?李白《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河洛
亦作“ 河雒 ”。1. 黃河 與 洛水 的并稱?!妒酚洝む嵤兰摇罚骸昂图?周 民, 周 民皆説, 河 雒 之閒,人便思之?!?漢 班昭 《東征賦》:“望 河 洛 之交流兮,看 成皋 之旋門?!?明 方孝孺 《御賜訓(xùn)辭記》:“雖 河 洛 之所出,龍龜之所負(fù),何以過于此哉?”
(2).指 黃河 與 洛水 兩水之間的地區(qū)。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詔》:“驍雄競(jìng)奮,火烈風(fēng)掃,剋定中原,肅清 河 洛 ?!薄赌鲜贰に渭o(jì)上·武帝》:“時(shí)帝將鎮(zhèn) 下邳 ,進(jìn)兵 河 洛 ,及徵使至,即日班師?!?王闿運(yùn) 《皇中憲大夫侯官陳君墓志銘》:“誰謂弗彰? 河洛 是儀。”
(3).指 洛陽 。《文選·班固<西都賦>》:“蓋聞皇 漢 之初經(jīng)營(yíng)也,嘗有意乎都 河洛 矣?!?李善 注:“東都有 河 南 洛陽 ,故曰 河洛 也?!?唐 張說 《龍門西龕蘇合宮等身觀世音菩薩像頌》:“天下之大都有五,而 河洛 總其中。”
(4).指 洛水 。 三國(guó) 魏 曹植 《洛神賦》:“臣聞 河洛 之神,名曰 宓妃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湘君》:“ 江湘 之有夫人,猶 河雒 之有 虙妃 也?!?/p>
(5).河圖洛書的簡(jiǎn)稱。 三國(guó) 魏 曹丕 《以孫登為東中郎封侯策》:“蓋河洛寫天意,符讖述圣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取象乎河洛,問數(shù)乎蓍龜?!?羅惇曧 《文學(xué)源流·三代以上文學(xué)》:“ 楊侃 稱‘緯書之類,謂之秘經(jīng),圖讖之類,謂之內(nèi)學(xué),河洛之書,謂之靈篇。’”
(6).亦作“ 河落 ”。即饸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熱洛河》:“今 齊 魯 間以蕎麥作麪食,名河洛?!?趙樹理 《邪不壓正》一:“生客細(xì)客吃掛面,熟客粗客吃河落?!眳⒁姟?河漏 ”。
宋之問名句,龍門應(yīng)制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