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李壁《投壺》:
彎弧力不任,棋局思慮費。
不如習投壺,閑暇可觀禮。
心精手斯應(yīng),古謂射之細。
無寧真巧得,近取直如矢。
瀛洲遠塵霧,永日但書幾。
相攜千步廊,百發(fā)皆貫耳。
兢兢圖克終,一瞬有成毀。
昔賢著新裕,取正斥奇詭。
造次垂令儀,高山勞仰止。
注釋參考
瀛洲
亦作“ 瀛州 ”。1.傳說中的仙山。《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種?!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 齊 人 徐市 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萊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唐 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驼?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鄒林游學》:“ 瀛洲 同泛濟川船,伊吾共仗屠龍劍?!?/p>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獄中贈鄒容》詩:“ 鄒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魯迅 《集外集·<題三義塔>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 瀛洲 ?!?/p>
(3). 唐太宗 為網(wǎng)羅人才,設(shè)置文學館,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齡 等十八名文官為學士,輪流宿于館中,暇日,訪以政事,討論典籍。又命 閻立本 畫像, 褚亮 作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時人慕之,謂“登瀛洲”。事見《新唐書·褚亮傳》。后來的詩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獲得殊榮,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歸思》詩之二:“四十為郎非不偶,況曾提筆直 瀛州 。” 明 沉鯨 《雙珠記·廷對及第》:“朝登 瀛洲 ,暮賜蓮炬?!?清 陳夢雷 《楊椒山先生祠》詩:“釁開馬市英魂恨,廟煥 瀛洲 俎豆香?!眳⒁姟?登瀛洲 ”。
塵霧
(1).塵土和煙霧;塵土飛揚如霧。 唐 白居易 《長恨歌》:“迴頭下望人寰處,不見 長安 見塵霧。” 清 宋之繩 《戊子人日寄懷陳南士》詩:“塵霧荒村合,田廬鬼國鄰?!?柳青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晴朗的秋收時節(jié), 鎬河 上村莊彌漫著揚糧食的塵霧?!?/p>
(2).喻濁世;污濁。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瑯瑯先生,雅杖名節(jié)。雖遇塵霧,猶振霜雪?!?宋 蘇軾 《與周長官李秀才游徑山,二君先以詩見寄,次其韻二首》之一:“呼來 徑山 下,試與洗塵霧?!?/p>
永日
(1).長日,漫長的白天。《梁書·王規(guī)傳》:“玄冬脩夜,朱明永日?!?唐 李咸用 《宿隱者居》詩:“永日連清夜,因君識躁君。” 宋 陸游 《閑居書事》詩:“玩《易》焚香消永日,聽琴煮茗送殘春?!?明 沉德符 《野獲編·督撫·阮中丞被圍》:“ 阮中丞 始出視事,時方盛夏……偃臥時,稍起行,即手薙榛莽以消永日耳。” 清 錢謙益 《讀杜小箋上》:“歸田多暇,時誦 杜 詩,以消永日。”
(2).從早到晚;整天。 漢 劉楨 《公讌》詩:“永日行游戲,歡樂猶未央?!?前蜀 韋莊 《丙辰鄜州遇寒食》詩之五:“永日迢迢無一事,隔街聞筑氣毬聲?!薄缎咽篮阊浴す鄨@叟晚逢仙女》:“倘然是一種名花,家中沒有的,或雖有,已開過了,便將正事撇在半邊,依依不捨,永日忘歸。” 清 陳夢雷 《生年不滿百》詩:“永日恣揮觴,沉醉勿復(fù)醒?!?/p>
(3).多日;長久。 南朝 陳 徐陵 《文帝登祚尊皇太后詔》:“皇嗣元良,藐在 崤 渭 。二臣奉迎,川途靡從。六傳還朝,淹留永日?!?/p>
(4).謂消磨時日?!对姟ぬ骑L·山有樞》:“且以喜樂,且以永日?!薄逗鬂h書·崔駰傳》:“聊優(yōu)游以永日兮,守性命以盡齒?!?唐 張九齡 《登郡城南樓》詩:“閉閣幸無事,登樓聊永日?!?/p>
但書
法律條文中,于本文后,說明有例外情況或某種附加條件的文字。因句首常冠以“但”字,故名。亦借指正文之外附帶的說明。 mao{1~1}澤{1*1}東 《質(zhì)問國{1|1}民{1*1}dang》:“你們指示 張滌非 寫電文時,何以對于這許多象瘟疫一樣、象臭蟲一樣、象狗屎一樣的所謂‘主義’,連一個附筆或一個但書也沒有呢?”
李壁名句,投壺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剪影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