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未見底,立土如巖巒
出自宋代張耒《冬日自福昌之澠池》:
群崗洛陽西,勢若海浪翻。
連嶺起我左,層阜當(dāng)我前。
采如獸騰突,繚若蛇蜿蜒。
外高陟縹緲,卻下逼重淵。
老崖忽中斷,俯視毛骨寒。
百丈未見底,立土如巖巒。
登高望四垠,目斷無平川。
崩騰萬馬群,出沒相后先。
雖有貔虎軍,顧步安得前。
我觀絕塞處,塊土萬雉堅(jiān)。
崤澠自古險,秦人有重關(guān)。
信哉天作固,扃鍵誰敢干。
時平戰(zhàn)伐息,地辟村落閑。
唯阜何茫茫,耕桑莽相連。
平生喜壯觀,吊古重悲嘆。
山川只自爾,興廢何多端。
注釋參考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yuǎn)。 漢 枚乘 《七發(fā)》:“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游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p>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薄缎咽篮阊浴お?dú)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fēng),方使得布帆,風(fēng)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p>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p>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見底
(1).形容水流清澈。 南朝 梁 江淹 《麗色賦》:“水炤景而見底,煙尋風(fēng)而無極?!?唐 白居易 《題潯陽樓》詩:“大 江 寒見底, 匡山 青倚天?!?/p>
(2).比喻人胸?zé)o雜念。 唐 吳融 《赴闕次留獻(xiàn)荊南成相公三十韻》:“骨格凌秋聳,心源見底空,神清餐沆瀣,氣逸飲洪濛?!?/p>
(3).謂事情的結(jié)局?!端螘な妓瓮跣萑蕚鳌罚骸拔胰ゲ恢σ姷?,若一旦死去作鬼,亦不取汝,取汝正足亂人耳。”
巖巒
高峻的山巒;山巒。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長史溉登瑯邪城》詩:“表里窮形勝,襟帶盡巖巒?!?前蜀 杜光庭 《宣蘸鶴鳴枯柏再生醮詞》:“巖巒捧日,洞府棲真?!?清 黃鷟來 《題毛闇齋采芝圖》詩:“一出定 漢 儲,功成返巖巒?!?/p>
張耒名句,冬日自福昌之澠池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