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高斯得《編局》:
舜為天子皋為士,瞽瞍殺{1*1}人執(zhí)而已。
從來三尺天下平,析律二端真可鄙。
近聞編局蕩巢穴,盡取鼠輩尸諸市。
布衣韋帶三十余,笞配黥流動千里。
獨遺太學四五士,但以奸京法從事。
秦相不重褒衣人,曷為忠恕而已矣。
乃知能掉三寸舌,極惡窮兇猶可恃。
大理得拜陶,汝曹應顙泚。
注釋參考
曷為
為何;為什么。《戰(zhàn)國策·齊策一》:“此不叛寡人明矣,曷為擊之?”《史記·孝武本紀》:“今年豐廡未有報,鼎曷為出哉?” 宋 王安石 《泰興令周孝先哀辭》:“云然兮宜不富,又曷為兮不壽?”
忠恕
儒家的一種道德規(guī)范。忠,謂盡心為人;恕,謂推己及人?!墩撜Z·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 集注:“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薄逗鬂h書·章帝紀》:“體之以忠恕,文之以禮樂?!?宋 蘇軾 《東坡志林·趙高李斯》:“夫以忠恕為心,而以平易為政,則上易知而下易達,雖有賣國之姦,無所投其隙,倉卒之變,無自發(fā)焉?!薄剁R花緣》第十一回:“老兄以高貨討賤價,反説小弟克己,豈不失了‘忠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