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啞索梨棗,諸兒爭繞膝
出自宋代陳鑒之《古詩四首奉寄陳宗之兼簡敖臞翁》:
甘旨娛母顏,雍雍春滿室。
咿啞索梨棗,諸兒爭繞膝。
波明再茁桐,露滌清吟筆。
人生如此足,富貴刀頭蜜。
注釋參考
咿啞
(1).象聲詞。多形容物體轉(zhuǎn)動或搖動聲。 唐 李賀 《美人梳頭歌》:“轆轤咿啞轉(zhuǎn)鳴玉,驚起芙蓉睡新足?!?唐 韓偓 《南浦》詩:“應(yīng)是 石城 艇子來,兩槳咿啞過花塢?!?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二折:“聽長笛一聲何處發(fā),歌欸乃,櫓咿啞?!?元 馬熙 《和韻》:“桑麻莽蒼接平野,機杼咿啞聞隔墻。”
(2).象聲詞。管弦聲。 清 陳維崧 《東風(fēng)齊著力·田家》詞:“叢祠畔,絲管咿啞?!?/p>
(3).象聲詞。小兒學(xué)語或低哭聲。 宋 蘇軾 《中秋見月和子由》:“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惟 楚老 ( 蘇軾 孫)?!?郭沫若 《女神·暗夜》:“兒子不住地咿咿啞啞地哀啼?!?/p>
梨棗
梨棗 (lízǎo) 古代印書的木刻板,多用梨木或棗木刻成,所以稱雕版印刷的版為梨棗 wooden printing blocks (usu.made of pear and date wood) 付之梨棗繞膝
[stay with one's parents in order to make them happy] 兒女圍繞在父母的跟前,引申為兒女侍奉在父母身邊,孝養(yǎng)父母
阿姊扶床泣,諸甥繞膝啼。——明· 李攀龍《送妻弟魏生還里》
詳細解釋圍繞膝下。多用于形容子女侍奉父母。《花月痕》第十一回:“間至后堂,團圓情話,兒童繞膝,婢僕承顏,轉(zhuǎn)把 癡珠 一腔的塊磊,漸漸融化十之二三。” 清 褚繼曾 《<小螺庵病榻憶語>后序》:“有不覩遺衣而揮淚,憶繞膝而傷情乎?”
陳鑒之名句,古詩四首奉寄陳宗之兼簡敖臞翁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