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彭龜年《九日分韻得去字》:
昔從招提游,岸柳擘新絮。
那知再到時,葉落滿庭署。
爭如青青松,寒暑了不與。
古干屈龍蛇,依然舊游處。
觸物轉(zhuǎn)多時,何以消百慮。
陶潛早解此,撒手賦歸去。
紛紛世俗流,何用苦歡飫。
試問皎然師,茶香得誰助。
注釋參考
觸物
接觸景物、事物。 晉 張載 《七哀詩》之二:“哀人易感傷,觸物增悲心?!?唐 盧綸 《上巳日陪齊相公花樓宴》詩:“持杯凝遠(yuǎn)睇,觸物結(jié)幽情。”
多時
多時 (duōshí) 很長一段時間 a long time 恭候多時何以
何以 (héyǐ) 用什么 how 何以教我 為什么 why 何以出爾反爾百慮
各種思慮;許多想法。《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乃百慮之筌蹄,萬事之權(quán)衡也。” 唐 杜甫 《西閣夜》詩:“時危關(guān)百慮,盜賊爾猶存?!?明 劉基 《永康胡元鼎白云樓》詩:“昔時望云煎百慮,今日看云美無度?!?清 吳嘉紀(jì) 《秋日懷孫八豹人》詩之六:“衰年纏百慮,我輩豈長存。”
彭龜年名句,九日分韻得去字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火柴人拳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