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吳芾《七夕戲成二絕》:
寄語天河牛女星,人人乞巧望聰明。
老夫養(yǎng)拙生憎巧,只要冥心度此生。
注釋參考
寄語
寄語 (jìyǔ) 傳話給某人 send word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懹巍稘O家傲·寄仲高》 寄語故人天河
天河 (Tiānhé) 銀河 the Milky Way;Galaxy牛女
(1).牽牛、織女兩星或“ 牛郎織女 ”的省稱。 晉 潘岳 《西征賦》:“儀景星於天漢,列牛女以雙峙。” 唐 元稹 《新秋》詩:“殷勤寄牛女,河漢正相望?!?宋 黃庭堅(jiān) 《鵲橋仙》詞:“年年牛女恨風(fēng)波,拚此事、人間天上?!?明 唐寅 《江南四季歌》:“梧桐忽報(bào)秋風(fēng)起,鵲橋牛女渡銀河。” 周實(shí) 《金縷曲·七夕傷逝》詞:“嘗盡人天離別恨,我亦銀河牛女?!眳⒁姟?牽??椗?”、“ 牛郎織女 ”。
(2).謂牛女分野。指 廣東 、 福建 及 浙江 部分地區(qū)。 明 張煌言 《和定西侯張侯服留題金山原韻》之六:“霸就 鴟夷 原去 越 ,兵聯(lián)牛女正當(dāng) 閩 ?!眳㈤?清 查繼佐 《罪惟錄·地理志》。
人人
人人 (rénrén) 每人 everybody;everyone 人人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鑒·唐紀(jì)》乞巧
舊時(shí)風(fēng)俗,農(nóng)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shí)記》:“七月七日為牽??椗蹠?huì)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jié)綵縷,穿七孔鍼,或以金銀鍮石為鍼,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wǎng)於瓜上則以為符應(yīng)?!?唐 林杰 《乞巧》詩:“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秋乞巧穿針會(huì)玉仙,冬賞雪觀梅到玳筵?!?歐陽山 《三家巷》三:“這七月七日是女兒的節(jié)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獨(dú)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兒,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來乞巧。”
聰明
聰明 (cōngming) 天資高,記憶和理解力強(qiáng) wise 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咸歸附之?!顿Y治通鑒》 聰明人 聽覺和視覺靈敏 sensitive 耳目聰明吳芾名句,七夕戲成二絕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