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取道峴山前,洼樽就拊穹崖巔
出自宋代張镃《出山追術(shù)所見》:
我家正對(duì)風(fēng)煙住,飽看陰晴變朝暮。
清秋非但入詩脾,挽向溪山深處去。
溪山深處是湖州,水合云凝不斷頭。
曬稻坡前移拄杖,罩魚灘際泊扁舟。
入城要盡登臨目,駝橋系纜因留宿。
舊游十載夢(mèng)驚回,堤邊老柳依然綠。
凌晨取道峴山前,洼樽就拊穹崖巔。
縈紆遙指道場路,掛席徑造尋幽禪。
彎環(huán)港轉(zhuǎn)茭田上,鶯簧激列千松嶂。
竹輿飛入翠光中,寶合朱扉恣舒望。
當(dāng)年祖訥伏於菟,躡屐旋薙荊榛居。
至今夜半吼寒月,守護(hù)凈境嚴(yán)驅(qū)除。
呼燈談話倏度夕,粥杯人赴云堂集。
日高振袂過隣峰,老衲相看但長揖。
注釋參考
凌晨
凌晨 (língchén) 從零時(shí)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時(shí)間 before dawn 天快亮的時(shí)候 in the small hours 七月三日凌晨取道
取道 (qǔdào) 選取經(jīng)由的道路 by the way of;via 代表團(tuán)將取道巴黎回國 開避道路 open up a way;blaze a path 伐竹取道?!啤?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峴山
(1).山名。在 湖北 襄陽縣 南。又名 峴首山 。東臨 漢水 ,為 襄陽 南面要塞。 西晉 羊祜 鎮(zhèn) 襄陽 時(shí),常登此山,置酒吟詠?!稌x書·羊祜傳》:“ 祜 樂山水,每風(fēng)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詠,終日不倦?!?唐 孟浩然 《峴山送朱大去非游巴東》詩:“ 峴山 南郭外,送別每登臨。” 宋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上:“ 羊叔子 鎮(zhèn) 襄陽 ,嘗與從事 鄒湛 登 峴山 ,慨然有‘湮沒無聞’之嘆, 峴山 因是以傳?!?/p>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顯山 ,后避 唐中宗 ( 李顯 )諱,改名 峴山 。 宋 蘇軾 任 湖州 太守時(shí),曾登此山,有詩云:“ 吳興 勝 襄陽 ,萬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p>
(3).山名。在 浙江 東陽縣 南。原名 三丘山 。 晉 義熙 間 殷仲文 守 東陽 ,常登此山。后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峴山 。
洼樽
亦作“ 洼尊 ”。 唐 開元 中 李適之 登 峴山 ,見山上有石竇如酒尊,可注斗酒,因建亭其上,名曰“洼樽”。 唐 顏真卿 《登峴山觀李左相石樽聯(lián)句》:“ 李公 登飲處,因石為洼樽?!焙笠蚍Q形狀凹陷、可以盛酒的山石為“洼樽”。亦借指深杯。 唐 白居易 《雙石》詩:“洼樽酌未空,玉山穨已久。” 宋 蘇軾 《和<?xì)w去來兮辭>》:“挹吾天醴,注之洼樽?!?宋 姜夔 《永遇樂·次韻辛克清》詞:“卻不如洼尊放滿,老夫未醉?!?清 杜岕 《葉桐初五十》詩:“ 太湖 似明鏡, 林屋 鑿?fù)蓍??!?/p>
張镃名句,出山追術(shù)所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近時(shí)賞愛楊補(bǔ)之,補(bǔ)之嫵媚不足奇
- 篆垂朝露滴,詩綴夜珠聯(lián)。作者:元稹作品:獻(xiàn)滎陽公詩五十韻
- 齷齪東籬下,淵明不足群作者:李白作品: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 試招搔首翁,共語殘陽邊作者:陸龜蒙作品: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崦里
- 牢落窮途暮,扁舟水四涯作者:李彌遜作品:瓜步阻風(fēng)作
- 一生患難休回首,疋似元符曾上書
- 君家涇縣亦工此,知者尚稀凡眼肉作者:趙蕃作品:季奕枉詩送行借審知韻奉別并呈伯元
- 行歸定拜關(guān)內(nèi)侯,但賜黃金恐非價(jià)
- 塵埃舊脂澤,春草掩新阡
- 一國半為亡國燼,數(shù)城俱作古城空作者:裴說作品:亂中偷路入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