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其凋瘵,剪其荊棘
出自唐代皎然《講德聯(lián)句》:
先王設(shè)位,以正邦國。
建立大官,封植有德。
——潘述。
二南敷化,四岳述職。
其言不朽,其儀不忒。
——湯衡。
暨于嬴劉,乃創(chuàng)程式。
罷侯置守,剖竹分域。
——皎然。
赫矣皇唐,康哉立極。
精選藩翰,庸資正直。
——潘述。
爰命我公,東土作則。
克己恭儉,疲人休息。
——湯衡。
濟濟閭閈,油油黍稷。
既富既教,足兵足食。
——皎然。
恤其凋瘵,剪其荊棘。
威懷逋叛,撲滅蝥賊。
——潘述。
疾惡如讎,聞善不惑。
哀矜鰥寡,旌禮儒墨。
——湯衡。
乃修堤防,乃浚溝洫。
以利通商,以溉嘉谷。
——皎然。
征賦以節(jié),計功以時。
人胥懷惠,吏不能欺。
——潘述。
我政載孚,我邦載綏。
猛獸不暴,嘉魚維滋。
——湯衡。
肅恭明神,齊沐不虧。
歲或驕陽,雨無愆期。
——皎然。
帝嘉有庸,寵命來斯。
紫紱載綏,金章陸離。
——潘述。
資忠履孝,閱禮敦詩。
明德惟馨,自天祐之。
——湯衡
注釋參考
凋瘵
(1).衰敗;困乏。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yán)寺舍利塔碑》:“昔者萬人疾疫, 神農(nóng) 鞭草而救之;四維凋瘵, 夏禹 刊木以除之。” 宋 李綱 《與右相條具事宜札子》:“適當(dāng)早暵之餘,財用匱乏,民力凋瘵,不取於民,則調(diào)度不足,取之過甚,則人心驚疑?!薄睹魇贰ぶ伊x傳六·陳美》:“兵燹之餘,民生凋瘵?!?梁啟超 《為國會期間問題敬告國人敬告農(nóng)民》:“失今不為,更閲數(shù)年,則老弱轉(zhuǎn)溝壑,壯者散四方,凋瘵而不可復(fù),雖有善者,無能為矣!”
(2).指困窮之民或衰敗之象。 唐 白居易 《忠州刺史謝上表》:“下安凋瘵,上副憂勤,未死之間,斯展微効?!?宋 蘇軾 《賀提刑馬宣德啟》:“匪惟凋瘵之獲蘇,抑亦庸虛之知勉。”《明史·黃福傳》:“ 永樂 初,建 北京 行部,綏輯凋瘵?!?清 唐孫華 《冬日抒懷》詩之二:“雖蠲累歲租,曾未起凋瘵?!?/p>
荊棘
荊棘 (jīngjí) 荊:荊條,無刺;棘,酸棗,有刺。兩者常叢生為從莽。也泛指叢生于山野間的帶棘小灌木 thistles and thorns 斬荊棘。——宋· 蘇洵《權(quán)書·六國論》皎然名句,講德聯(lián)句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