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徐鈞《蔡邕》:
琴遇知音始可調(diào),卓非善聽亦徒勞。
早知應(yīng)聘終罹禍,罪死何如節(jié)死高。
注釋參考
遇知
受到賞識(shí)。 唐 韓愈 《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子之遇知於 盧公 ,真所謂知己者也?!?宋 佛印 《致蘇東坡書》:“嘗讀 退之 《送李愿歸盤谷序》, 愿 不遇知於主上者,猶能坐茂樹以終日?!?/p>
善聽
(1).善于聽察。 漢 劉向 《說苑·權(quán)謀》:“若使 中山 之與 齊 也,聞五盡而更之則必不亡也。其患在不聞也,雖聞?dòng)植恍乓?。然則人主之務(wù)在乎善聽而已矣。” 宋 秦觀 《李泌論》:“臣聞?dòng)猩坡牊o良謀,有善謀無利勢(shì)。天下之勢(shì),善謀之則無不利;天下之謀,善聽之則無不良。”
(2).指聽力好。 明 蔣鐄 《沆瀣子》:“雉善聽,狼善視?!?/p>
徒勞
徒勞 (túláo) 空自勞苦;白費(fèi)心力 futile effort;fruitless labor 徒勞跋涉徐鈞名句,蔡邕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