悵燕然未勒,南歸草草,長安不見,北望迢迢
出自宋代劉克莊《沁園春 答九華葉賢良》:
一卷陰符,二石硬弓,百斤寶刀。
更玉花驄噴,鳴鞭電抹,烏絲闌展,醉墨龍?zhí)?br>牛角書生,虬髯豪客,談笑皆堪折簡招。
依稀記,曾請纓系粵,草檄征遼。
當(dāng)年目視云霄。
誰信道凄涼今折腰。
悵燕然未勒,南歸草草,長安不見,北望迢迢。
老去胸中,有些磊塊,歌罷猶須著酒澆。
休休也,但帽邊鬢改,鏡里顏凋。
注釋參考
燕然
(1).古山名。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國 境內(nèi)的 杭愛山 。 東漢 永元 元年,車騎將軍 竇憲 領(lǐng)兵出塞,大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記 漢 威德。見《后漢書·竇憲傳》。 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序》:“遂踰 涿邪 ,跨 安侯 ,乘 燕然 ,躡 冒頓 之區(qū)落,焚 老上 之 龍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若 班固 燕然 之勒, 張昶 華陰 之碣,序亦盛矣?!?/p>
(2).泛指邊塞。詩文中敘建立邊功時,常引用之。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邊論》:“比及十載,民知義方。然后簡將授奇,揚旌 云 朔 ……銘功於 燕然 之阿,饗徒於 金微 之曲。” 唐 李嶠 《餞薛大夫護邊》詩:“佇見 燕然 上,抽毫頌武功?!?宋 范仲淹 《漁家傲·秋思》詞:“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 未勒歸無計?!?明 汪廷訥 《種玉記·閫命》:“桓桓大將操兵柄,管此去單于繫頸,馬到處 燕然 勒名。”
(3).指 漢 班固 所撰《封燕然山銘》。亦泛指歌頌邊功的詩文。 唐 竇鞏 《經(jīng)竇車騎故城》詩:“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圖書劍在泉。今日諸孫拜墳樹,愧無文字續(xù)《燕然》。”
(4).古地名?!杜f唐書·回紇傳》:“﹝ 貞觀 中﹞以 多覽 為 燕然府 , 僕骨 為 金微府 ……於故 單于臺 置 燕然都護府 統(tǒng)之,以導(dǎo)賓貢。”參閱《文獻通考·四裔二四》。
草草
草草 (cǎocǎo) 馬虎;簡陋從事;不細致或不全面;慌亂 hastily;carelessly;roughly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巍?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他草草收拾了一下,背著包就往東站趕長安
[Chang'an]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陜西西安一帶
詳細解釋(1).古都城名。 漢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東漢 獻帝 初、 西晉 愍帝 、 前趙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漢 末綠林、赤眉, 唐 末 黃巢 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號 大興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南、西一帶。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淳熙八年》:“雪卻甚好,但恐 長安 有貧者。” 清 龔自珍 《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 馮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挾策 長安 游?!?/p>
不見
不見 (bùjiàn) 不曾相見 do not see;do not meet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見不著;丟失 be lost;be missing 一輛新自行車轉(zhuǎn)身就不見了迢迢
迢迢 (tiáotiáo) 形容遙遠。也作“迢遞” be far away;remote 千里迢迢 漫長;長久 very long;endless 夜迢迢 恨迢迢劉克莊名句,沁園春 答九華葉賢良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