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代陳維崧《江村夏詠》:
野水濛濛,掩映處、煙扉三兩。
羨門外、黃云罷亞,麥場如掌。
叱叱村頭驅(qū)犢返,渳渳江口叉魚往。
喜田園四月不曾閑,人勞攘。
嫩晴后,桑陰敞;老屋下,田歌漾。
更芋區(qū)新灌,鵝群初放。
婆餅焦啼秧馬活,社公雨過繅車響。
笑吳儂原住五湖邊,曾呼長。
注釋參考
婆餅焦
鳥名。其鳴聲如婆餅焦,故名。 宋 王質(zhì) 《林泉結(jié)契》卷一:“婆餅焦,身褐,聲焦急,微清,無調(diào)。作三語:初如云婆餅焦;次云不與吃;末云歸家無消息。后兩聲若微于初聲?!?宋 梅堯臣 《寄送吳公明屯田通判泰州》詩:“一聞春禽婆餅焦,竹林山木生蕭條?!?宋 樓鑰 《泉口凈明院晝寢》詩:“林間婆餅焦,悠悠時一鳴。”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江村夏詠》詞:“婆餅焦啼秧馬活,社公雨過繅車響?!眳⒁姟?婆餅 ”。
秧馬
古代農(nóng)民拔秧時所坐的器具。形如船,底平滑,首尾上翹,利于秧田中滑移。 宋 蘇軾 《秧馬歌引》:“﹝予昔游 武昌 ,見農(nóng)夫皆騎秧馬﹞日行千畦,較之傴僂而作者勞佚相絶矣?!?宋 陸游 《春日小園雜賦》:“自此年光應(yīng)更好,日驅(qū)秧馬聽繅車?!?清 趙翼 《橫塘曲》:“朝行秧馬宵呼犢,不抵清歌侑一觴?!?/p>
社公雨
見“ 社翁雨 ”。
繅車
繅絲所用的器具。 宋 蘇軾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此身如綫自縈繞,左回右轉(zhuǎn)隨繅車。”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江村夏詠》詞之二:“婆餅焦啼秧馬活,社公雨過繅車響?!?殷夫 《小母親》:“平常只聞到繅車嘆息的車間,今天是充滿了討論的語聲?!?/p>
陳維崧名句,江村夏詠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