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顏胄《適思》
芳?xì)q不我與,颯然涼風(fēng)生。繁華掃地歇,蟋蟀充堂鳴。
感物增憂思,奮衣出游行。行值古墓林,白骨下縱橫。
田豎鞭髑髏,村童掃精靈。精靈無奈何,像設(shè)安所榮。
石人徒瞑目,表柱燒無聲。試讀碑上文,乃是昔時(shí)英。
位極君詔葬,勛高盈忠貞。寵終禁樵采,立嗣修墳塋。
運(yùn)否前政缺,群盜多蚊虻。即此丘壟壞,鐵心為沾纓。
當(dāng)其崇樹日,豈意侵奪并。冥漠生變故,凄涼結(jié)幽明。
悲端豈自我,外物紛相縈。所適非所見,前登江上城。
倚樓臨綠水,一望解傷情。
注釋參考
感物
(1).謂有感于怪異之事?!段倪x·班彪<王命論>》:“是以 王 武 感物而折契, 呂公 覩形而進(jìn)女?!?李善 注:“《漢書》曰: 高祖 常從 王媼 、 武負(fù) 貰酒,時(shí)飲醉臥, 武負(fù) 、 王媼 見其上常有怪?!?/p>
(2).見物興感。 唐 韓愈 《薦士》詩:“念將決焉去,感物增戀嫪?!薄对娍?977年第11期:“即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感物詠志耳?!?/p>
(3).感動(dòng)或感化他物。 漢 班固 《幽通賦》:“精通靈而感物兮,神動(dòng)氣而入微?!薄逗鬂h書·邳彤傳》:“一夫荷戟大呼,則千里之將無不捐城遁逃,虜伏請降。自上古以來,亦未有感物動(dòng)民其如此者也。” 明 劉基 《書紹興府達(dá)魯花赤九十子陽德政詩后》:“政之感人,猶氣之感物也?!?/p>
憂思
憂思 (yōusī) 憂慮 care for 日夜憂思 憂慮的心緒 be thoughtful with anxiety奮衣
(1).振衣去塵?!抖Y記·曲禮上》:“奮衣由右上,取貳綏?!?鄭玄 注:“奮,振去塵也?!?/p>
(2).將身上的衣服抖伸,表示遠(yuǎn)行。 宋 葉適 《送林退思四川分司茶馬干官》詩:“感子奮衣去,客猛意自輕;笑我老何怯,萬里今橫行?!?宋 洪邁 《夷堅(jiān)丁志·田道人》:“辛卯歲,以庵與 楊和王 之孫,奮衣出山,不言所向?!?/p>
(3).猶拂袖。表示氣憤。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guī)箴》:“ 陳元方 遭父喪,哭泣哀慟,軀體骨立。其母愍之,竊以錦被蒙上。 郭林宗 弔而見之,謂曰:‘卿海內(nèi)之儁才,四方是則,如何當(dāng)喪,錦被蒙上……吾不取也?!瘖^衣而去。”
游行
游行 (yóuxíng) 廣大群眾為了慶祝、紀(jì)念、示威等在街上結(jié)隊(duì)而行 parade;march;demonstration顏胄名句,適思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