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代唐寅《無題》:
蔫紅銷骨乍攢堆,灌頂醍醐志未頹。
瘞葬偕愁無賴錦,傾斟飲辱有情杯。
跳丸走路微松逝,馭馬搖鞭不輟催。
長劍倚天磨十載,東君為我且重開。
注釋參考
蔫紅
深紅色。亦指鮮艷的紅花。蔫,用同“ 嫣 ”。 唐 杜牧 《春晚題韋家亭子》詩:“蔫紅半落平池晚,曲渚飄成錦一張?!?宋 張炎 《瑣窗寒》詞:“最憐他樹底蔫紅,不語背人吹盡?!?/p>
銷骨
(1).銷蝕骨體。 唐 杜荀鶴 《經(jīng)青山吊李翰林》詩:“天地空銷骨,聲名不傍身?!?/p>
(2).滅絕骨肉之親。形容毀謗之言害人之烈。《文選·鄒陽<于獄中上書自明>》:“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李善 注:“毀之言,骨肉之親,為之銷滅?!?唐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詩:“積毀方銷骨,微瑕懼掩瑜?!?明 王錂 《春蕪記·宴賞》:“事喜敗而忌成,言鑠金而銷骨?!薄痘ㄔ潞邸返谒奈寤兀骸皳簧驰欅E含沙射,銷骨讒言刺骨悲?!?/p>
(3).猶銷魂。形容極其哀傷。 唐 元稹 《別李十一》詩之五:“聞君欲去潛銷骨,一夜暗添新白頭?!?宋 辛棄疾 《賀新郎·陳同父自東陽來過余》詞:“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
灌頂
梵語的意譯。原為古 印度 帝王即位的儀式。佛教密宗效此法,凡弟子入門或繼承阿闍梨位時(shí),必須先經(jīng)本師以水或醍醐灌灑頭頂。灌謂灌持,表示諸佛的護(hù)念、慈悲;頂謂頭頂,代表佛行的崇高。 唐 法崇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疏》:“所謂灌頂者,若初修道者,入真言門先訪師主大阿闍梨,建立道塲,求灌頂法,入修三密,愿證瑜伽,猶如世間輪王太子,欲紹王位,以承國祚,用七寶瓶,盛四大海水,灌頂方承王位,故號(hào)佛子。” 唐 顧況 《行路難》詩之三:“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薄睹晒旁戳鳌肪戆耍骸爸?蒙古國 ,與汗灌頂,病立愈,遂興禪教。”
醍醐
醍醐 (tíhú) 酥酪上凝聚的油 the finest cream 作酪時(shí),上一重凝者為酥,酥上如油者為醍醐。——《本草綱目·獸一》引寇宗奭 佛教用以比喻一乘教義。如天臺(tái)宗喻《法華》為醍醐,真言宗喻陀羅尼藏為醍醐 nirvana;Buddhist truth唐寅名句,無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