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談能佐治,大筆出誅奸
出自宋代強至《送京西運使周度支》:
公持使臺柄,行矣過鄉(xiāng)關(guān)。
自昔捐繻處,于今擁節(jié)還。
素推仁義本,將底輸賦閒。
惠足躋民富,威先變吏頑。
高談能佐治,大筆出誅奸。
所稟具純德,未嘗柔正顏。
最為時論重,自結(jié)主知難。
忠節(jié)久方見,詔音行復(fù)頒。
匪朝登相閣,均福浸人寰。
列郡方馳戀,征艫已莫攀。
風霜十月始,鐃鼓一川間。
驟奪孤生庇,瞻言感涕潸。
注釋參考
高談
亦作“ 高譚 ”。1.侃侃而談,大發(fā)議論。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接識》:“是故多陳處直,則以為見美,靜聽不言,則以為虛空,抗為高談,則為不遜?!?北周 庾信 《預(yù)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高譚變白馬,雄辯塞 飛狐 ?!?明 許承欽 《將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詩:“蟹羹魚炙行日夕,高談話昔情逾敦?!?茅盾 《子夜》三:“可是--平常日子高談‘男女之大防’的,豈非就是他這班‘社會的棟梁’么?”
(2).不切實際的議論。 晉 葛洪 《抱樸子·官理》:“昔 衞靈 聽圣言而數(shù)驚, 秦孝 聞高談而睡寐?!?/p>
(3).高明的談吐;高尚的言談。 南朝 梁 蕭統(tǒng) 《講解將畢賦三十韻詩依次用》:“高談屬時勝,寡聞終自恧?!?宋 秦觀 《送喬希圣》詩:“杖藜對客騁高談,自覺胸襟輩 堯 禹 。” 清 吳偉業(yè) 《哭志衍》詩:“高譚羣兒驚,健筆小儒怍?!?/p>
佐治
輔佐治理?!痘ㄔ潞邸返谝换兀骸霸?秦王 幕府佐治軍書?!?清 俞樾 《群經(jīng)平議·論語一》“予有亂臣十人”:“竊謂 武王 誓師,數(shù)其佐治之人,而并及其母?!?孫中山 《上李鴻章書》:“ 中國 有此膏肓之病,而不能除之,則 堯 舜 復(fù)生, 禹 皋 佐治,無能為也?!?/p>
大筆
大筆 (dàbǐ) 敬語。贊揚某人的書法造詣或文章寫作水平 masterpiece of well-known writer 大筆 (dàbǐ) 數(shù)量或價值相當大的 substantial;a large sum 在交易中賺了一大筆錢出誅
猶出征?!赌印し敲隆罚骸鞍傩詹焕?,必離散,不可得用也。是以入守則不固,出誅則不勝?!?/p>
強至名句,送京西運使周度支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