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先秦 荀子《荀子·樂論》:
摘自《荀子·樂論》
解釋:輕視禮制與道義而崇尚勇敢與武力,貧窮的就盜竊,富裕的就賊害他人。
原文摘要:
之節(jié),朝不廢朝,莫不廢夕。賓出,主人拜送,節(jié)文終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亂也。貴賤明,隆殺辨,和樂而不流,弟長而無遺,安燕而不亂,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國矣。彼國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觀于鄉(xiāng),而知王道之易易也。亂世之征:其服組,其容婦。其俗淫,其志利,其行雜,其聲樂險,其文章匿而采,其養(yǎng)生無度,其送死瘠墨,賤禮義而貴勇力,貧則為盜,富則為賊;治世反是也。
注釋參考
禮義
禮義 (lǐyì)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yīng)的一套禮節(jié)儀式即為禮,合于這些的做法即為義 rite and morality to carry out in the feudalist society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睹献印じ孀由稀?h3>勇力勇力 (yǒnglì) 勇氣和力量 courage and power 勇力文武備具?!妒酚洝て皆萸淞袀鳌?有勇力者。——《漢書·食貨志》引漢· 賈誼《論積貯疏》荀子名句,荀子·樂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