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契適《觀音詩》:
慧炬慈航在世間,除昏濟(jì)險未嘗閑。
手擎一穗青絲柳,身倚千層碧玉山。
聲滿諸天常諷誦,功圓十地絕躋攀。
終求郢妙雕金相,時獻(xiàn)香花禮粹顏。
注釋參考
諸天
(1).佛教語。指護(hù)法眾天神。佛經(jīng)言欲界有六天,se{1-1}界之四禪有十八天,無se{1-1}界之四處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天神,總稱之曰諸天?!堕L阿含經(jīng)》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尸菩薩 生時,諸天在上於虛空中,手執(zhí)白蓋寶扇,以障寒暑風(fēng)雨塵土?!?南朝 宋 謝靈運 《曇隆法師誄》序:“且三界迴沉,諸天倏瞬?!薄抖鼗妥兾膮R錄·頻婆娑羅王后宮綵女功德意供養(yǎng)塔生天因緣變文》:“人民歡喜皆稱嘆,諸天愛護(hù)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一:“法堂里擺列著諸天圣像。”《西游記》第十七回:“諸天遂來洞口報知?!?/p>
(2).指神界的眾神位。后泛指天界;天空。 唐 谷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修行七十萬日,然后得至諸天,或 玉京 、 蓬萊 、 崑閬 、 姑射 ?!?清 林則徐 《即目》詩:“不知身與諸天接,卻訝云從下界生。”
諷誦
(1).背誦?!吨芏Y·春官·瞽蒙》:“諷誦詩,世奠繫?!?鄭玄 注:“諷誦詩,謂闇讀之不依詠也?!薄稘h書·藝文志》:“ 孔子 純?nèi)?周 詩,上采 殷 ,下取 魯 ,凡三百五篇。遭 秦 而全者,以其諷誦,不獨在竹帛故也。”《南史·文學(xué)傳·任孝恭》:“精力勤學(xué),家貧無書,常崎嶇從人假借,每讀一遍,諷誦略無所遺?!?章炳麟 《國故論衡·文學(xué)總略》:“古之言文章者,不專在竹帛諷誦之間?!?/p>
(2).朗讀;誦讀。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 田鵬鸞 ﹞年十四五,初為閽寺,便知好學(xué),懷袖握書,曉夕諷誦?!?明 海瑞 《興革條例·禮屬》:“諷之讀書者,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沉潛反覆而存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魯迅 《書信集·致陶亢德》:“大札與《人間世》兩本,頃同時拜領(lǐng),諷誦一過,誠令人有蕭然出塵之想?!?/p>
十地
梵語意譯?;蜃g為“十住”。佛家謂菩薩修行所經(jīng)歷的十個境界。大乘菩薩十地為:歡喜地,離垢地,發(fā)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xiàn)前地,遠(yuǎn)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云地。另有三乘共十地,四乘十地,真言十地等,名目各有不同。 南朝 宋 謝靈運 《辨宗論附答問》:“一合於道塲,非十地之所階, 釋 家之唱也?!?唐高宗 《謁慈恩寺題奘法師房》詩:“蕭然登十地,自得會三歸?!?清 吳偉業(yè) 《庚戌梅信日雨過鄧尉哭剖石和尚遇大雪夜宿還元閣》詩:“自居十地莊嚴(yán)上,道出三峰玄要間。” 呂澂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第二講:“《華嚴(yán)經(jīng)》的思想,后來又有所開展,所謂‘十地’本是由之達(dá)到成佛的思想?!眳㈤啞度A嚴(yán)經(jīng)》卷二三、《成唯識論》卷九。
躋攀
亦作“ 躋扳 ”。猶攀登。 唐 杜甫 《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宋 劉克莊 《沁園春·送孫季藩吊方漕西歸》詞:“儘緣云鳥道,躋攀絶頂?!?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xiàn)一·長白山》:“云霧開散, 長白山 歷歷分明,臣等不勝駭異。又正值一路,可以躋攀?!?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捐科分》:“獨癸巳諸君,躋扳尺寸,竭蹶終身?!?/p>
釋契適名句,觀音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