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晚出公之鄉(xiāng),兒時斂袵公清規(guī)
出自宋代王邁《溫陵萬安橋謁忠惠蔡公祠堂留題》:
欲知公這忠,須誦三諫詩。
欲知公之惠,須讀萬安碑。
朝廷得公重,天下失公悲。
騎鯨今幾年,悠悠人見思。
今人愧前修,風流不可追。
立朝無剛?cè)?,突梯仍脂韋。
字民乏廉聲,敲撲急蠶絲。
不知富貴有磨滅,芳名姱節(jié)無窮時。
游子晚出公之鄉(xiāng),兒時斂袵公清規(guī)。
吁嗟九原不可作,每於清夜夢見之。
所以今日拜公像,浩歌出門雙淚垂。
注釋參考
游子
游子 (yóuzǐ) 久居他鄉(xiāng)或異國之人 man travelling or residing far away from home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闲А队巫右鳌?浮云蔽白曰,游子不顧反?!豆旁娛攀住?浮云游子意?!啤?李白《送友人》晚出
(1).猶晏駕。指帝王死?!段倪x·江淹<恨賦>》:“一旦魂斷,宮車晚出。” 呂延濟 注:“天子崩謂宮車晏駕。晚出,晏駕也?!?/p>
(2).傍晚或晚間外出。 唐 白居易 《晚從省歸》詩:“朝回北闕值清晨,晚出南宮送暮春?!?前蜀 李珣 《浣溪沙》詞:“晚出閒庭看海棠,風流學得內(nèi)家妝?!?/p>
(3).遲出現(xiàn)。 魯迅 《熱風·隨感錄三十八》:“戊派的愛國論最晚出,我聽了也最寒心。”
兒時
兒時 (érshí) 童年 childhood 談及兒時故鄉(xiāng)的景物,如在眼前斂袵
見“ 斂衽 ”。
清規(guī)
清規(guī) (qīngguī) 佛教中僧尼必須遵守的戒規(guī) monastic rules for Buddhists王邁名句,溫陵萬安橋謁忠惠蔡公祠堂留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