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熊皎《湘江曉望》
笙歌歡罷散離筵,水色朦朧蘸宿煙。山響疏鐘何處寺,
火光收釣下灘船。微云過島侵微月,古岸平江浸遠(yuǎn)天。
歸夢已闌風(fēng)色動,孤帆仍要住無緣。
注釋參考
罷散
(1).遣散?!度龂尽の褐尽じ咛寐鳌罚骸敖褚肆T散民役。宮室之制,務(wù)從約節(jié)?!?/p>
(2).謂結(jié)束。 宋 蘇轍 《罷散青詞》:“請女道士二七人,於 福寧殿 罷散明堂禮畢道場,設(shè)醮一座,一百二十分位?!?/p>
疲敝散漫。 漢 賈誼 《過秦論上》:“﹝ 陳涉 ﹞率罷散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 秦 ?!币槐咀鳌?疲弊 ”。 宋 蘇轍 《北狄論》:“諸侯猶帥其罷散之兵,合從以擊 秦 ?!?/p>
離筵
(1).餞別的宴席。 唐 杜甫 《奉送蘇州李二十五長史文之任》詩:“客間頭最白,惆悵此離筵?!?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六:“離筵已散,再留戀應(yīng)無計(jì)。” 劉國鈞 《餞春詞》:“離筵惆悵日西斜,客舍留青轉(zhuǎn)自嗟。”
(2). 唐 代新進(jìn)士在 曲江 舉行的宴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宴名》:“大相識……關(guān)醼(此最大宴,亦謂之離筵)。”參見“ 離會 ”。
水色
(1).水面呈現(xiàn)的色澤。 南朝 梁簡文帝 《餞別》詩:“窗陰隨影度,水色帶風(fēng)移。” 唐 元稹 《和樂天早春見寄》:“湖添水色消殘雪,江送潮頭涌漫波?!?茅盾 《子夜》十七:“四面一望無際,是蒼涼的月光和水色。” 碧野 《月亮湖》:“斜日照著湖面,水色變化無窮,閃光的地方像銀鱗,深蒼的地方像綠緞?!?/p>
(2).淡青色,接近白色。 陳澄之 《慈禧西幸記·沐猴而冠》:“珍珠也帶到了,奶奶要的是一百零八顆,現(xiàn)在一式一樣大小,滴溜滾圓的,一般水色的帶來了一百二十一顆。”
(3).方言。指人的白里透紅的面色。如:那個姑娘臉上一點(diǎn)水色也沒有。
(4).指有水色?!缎氯A月報(bào)》1980年第6期:“這幾次回家來,媽也直說她胖了,白了,更水色、喜人咧?!?/p>
(5).古代陰陽家以五行配五色,水色為黑色?!蹲髠鳌ふ压迥辍贰鞍l(fā)為五色” 唐 孔穎達(dá) 疏:“五色,五行之色也。木色青,火色赤,土色黃,金色白,水色黑也。”
朦朧
朦朧 (ménglóng) 月光不明;看不清 dim (hazy) moonlight 朦朧的月色 dim;hazy;obscure 看不分明;沒有鮮明輪廓或細(xì)節(jié);勉強(qiáng)看得見 朦朧景色 在感情或直覺的意義上微微感覺到或覺察到 朦朧的意識宿煙
夜里的煙霧。 五代 和凝 《喜遷鶯》詞:“曉月墜,宿煙披,銀燭錦屏帷。”煙,一本作“ 云 ”。 宋 林逋 《菱塘》詩:“最愛晚來鷗與鷺,宿煙翹雨便為家。”
熊皎名句,湘江曉望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