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師觀《頌古三十三首》:
吃粥了也洗缽盂,已是分明說向渠。
有時(shí)冷地思量著,點(diǎn)鐵成金舉世無。
注釋參考
了也
宋 元 白話作品的語氣助詞,相當(dāng)于“啦”。 元 李致遠(yuǎn) 《還牢末》第一折:“這是我的不是了也?!薄肚皾h書平話續(xù)集》卷中:“此事泄漏了也?!薄镀邍呵锲皆挕肪砩希骸?孫子 在那里了也?”
缽盂
亦作“缽釪”。僧人的食器。亦指傳法之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yù)》:“ 王 劉 聽 林公 講, 王 語 劉 曰:‘向高坐者,故是兇物?!瘡?fù)更聽, 王 又曰:‘自是鉢釪后 王 何 人也?’” 唐 岑參 《太白胡僧歌》:“窗邊錫杖解兩虎,牀下鉢盂藏一龍?!薄段饔斡洝返谖迦兀骸笆ド?,這鉢盂飯是 孫大圣 向好處化來的?!?
明說
明說 (míngshuō) 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出 express frankly 不能明說,故以此信表達(dá) 表示將某事公開,讓別人知道 declare 我明說了吧,小許今天得跟我下鄉(xiāng)去釋師觀名句,頌古三十三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