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強至《迓漕臺感書》:
郡縣齊瞻使者麾,馬蹄行處是霜威。
前驅(qū)寧免為負弩,高謝未能圖拂衣。
顧己自知吾道在,折腰甘被俗人議。
古來策足皆貧賤,伊起耕夫呂釣磯。
注釋參考
前驅(qū)
前驅(qū) (qiánqū) 前導(dǎo) person who leads the way;guide 一箭斃其前驅(qū) 先頭部隊;先鋒 vanguard;van 三千為前驅(qū)。——《資治通鑒·唐紀》 前驅(qū)清道。 以二千五百人為前驅(qū) 引導(dǎo)事物發(fā)展的先行者 foreruner;pioneer 革命前驅(qū)負弩
(1).謂背負弓箭,開路先行。古代迎接貴賓之禮。語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乃拜 相如 為中郎將,建節(jié)往使……至 蜀 , 蜀 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qū)?!?南朝 陳 徐陵 《與王僧辯書》:“郡將州司,郊迎負弩?!?宋 孔武仲 《瓜步阻風(fēng)》詩:“昨日焚香謁圣母,青山鞠躬如負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雹神》:“﹝ 李左車 ﹞懷中出天師刺,曰:‘聞騶從將臨,先遣負弩。’”
(2).古代亭長的別稱。《后漢書·百官志五》“亭有亭長,以禁盜賊” 劉昭 注引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亭吏舊名負弩,改為長,或謂亭父。”
高謝
(1).辭去;辭別。 晉 左思 《魏都賦》:“傳業(yè)禪祚,高謝萬邦?!?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則高謝四流,推之於無,則俯弘六度?!?/p>
(2).猶歸隱。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退不能辭粟 首陽 ,拂衣高謝?!?唐 司空圖 《攜仙箓》詩之六:“應(yīng)知談笑還高謝,別就滄洲贊上仙。”
(3).推辭。《晉書·孫愉孔汪等傳論》:“ 愉 高謝百萬之貲,辭榮數(shù)畝之宅,弘止足之分,有廉讓之風(fēng)者矣?!?/p>
拂衣
(1).提起或撩起衣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從之。” 杜預(yù) 注:“拂衣,褰裳也?!?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難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p>
(2).揮動衣服。形容激動或憤激。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昂,頓足起舞?!?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孔 慨然曰:‘……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妒欠饕露??!?唐 谷神子 《博導(dǎo)志·崔玄微》:“ 醋醋 怒曰:‘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饕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那班門客才曉得他是 崔 魏 逆黨,不待曲終,拂衣散盡?!?/p>
(3).振衣而去。謂歸隱。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進不能見危授命,忘身殉國;退不能辭粟 首陽 ,拂衣高謝。”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唐 王維 《送張五歸山》詩:“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態(tài)紛紜,半生塵里朱顏老;拂衣不早,看罷傀儡鬧。”
強至名句,迓漕臺感書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