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韓愈《送僧澄觀》
浮屠西來何施為,擾擾四海爭奔馳。構(gòu)樓架閣切星漢,
夸雄斗麗止者誰。僧伽后出淮泗上,勢到眾佛尤恢奇。
越商胡賈脫身罪,珪璧滿船寧計資。清淮無波平如席,
欄柱傾扶半天赤?;馃D(zhuǎn)掃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
影沈潭底龍驚遁,當(dāng)晝無云跨虛碧。借問經(jīng)營本何人,
道人澄觀名籍籍。愈昔從軍大梁下,往來滿屋賢豪者。
皆言澄觀雖僧徒,公才吏用當(dāng)今無。后從徐州辟書至,
紛紛過客何由記。人言澄觀乃詩人,一座競吟詩句新。
向風(fēng)長嘆不可見,我欲收斂加冠巾。洛陽窮秋厭窮獨,
丁丁啄門疑啄木。有僧來訪呼使前,伏犀插腦高頰權(quán)。
惜哉已老無所及,坐睨神骨空潸然。臨淮太守初到郡,
遠(yuǎn)遣州民送音問。好奇賞俊直難逢,去去為致思從容。
注釋參考
浮屠
亦作“ 浮圖 ”。1.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佛陀,佛?!逗鬂h書·西域傳·天竺》:“其人弱於 月氏 ,脩浮圖道,不殺伐,遂以成俗?!?李賢 注:“浮圖,即佛也?!?晉 袁宏 《后漢紀(jì)·明帝紀(jì)上》:“浮屠者,佛也。 西域 天竺 有佛道焉。佛者, 漢 言覺。將悟羣生也?!薄缎绿茣さ胰式軅鳌罚骸昂髮⒃旄⊥来笙瘢荣M數(shù)百萬?!?/p>
(2).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教。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浮屠害政,桑門蠹俗。風(fēng)驚霧起,馳蕩不休?!薄缎绿茣だ钜暮唫鳌罚骸癌z 夷簡 ﹞將終,戒毋厚葬,毋事浮屠?!?清 惲敬 《香山先生家傳》:“論曰:先生之學(xué),雜於浮圖、老氏。”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一:“﹝喇嘛﹞則又似與浮屠同出,其髠首不蓄髮亦同。”
(3).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和尚。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夫 文暢 ,浮屠也?!?宋 王禹偁 《柳贊善寫真贊》序:“﹝ 柳宜 ﹞堂有母,思見其面而不得歸,浮圖 神秀 為寫其真,使其弟持還,以慰倚門之望。”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若有浮屠,持鉢而倚於門閭,是曰空相之廬。”
(4).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一》:“ 阿育王 起浮屠于佛泥洹處,雙樹及塔今無復(fù)有也?!?宋 蘇軾 《薦城禪院五百羅漢記》:“且造鐵浮屠十有san{1-1}級,高百二十尺?!?清 李漁 《蜃中樓·傳書》:“你慈悲救苦,俺稽首皈依,勝造個七級浮屠?!?/p>
(5).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舊時稱傘或旗的頂子。因其形似塔頂,故名?!督鹗贰x衛(wèi)志下》:“傘制,皇太子三位妃皆青羅表紫里、金浮圖?!薄睹魇贰ち髻\傳·李自成》:“標(biāo)營白幟黑纛, 自成 獨白鬃大纛銀浮屠。”
(6).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博戲中擲骰子所成的一種貴彩。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 章郇公 守 洪州 ,嘗因晏客,擲骰賭酒。乃自默占,如異日登臺輔,即成貴采。一擲得佛面浮圖,遂緘秘其骰,至為相猶在?!?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六:“又博家以一二三四五六投子為浮圖……借此名以名投子者,豈以一二三四五六為自細(xì)至粗如浮圖之狀也歟?”
施為
施為 (shīwéi) 指所進行的行動 behave; conduct 不得妄自施為 進行某種行動 give free play to 不敢施為擾擾
擾擾 (rǎorǎo) 形容紛亂的樣子 be thrown into confusion 綠云擾擾,梳曉鬟也?!啤?杜牧《阿房宮賦》四海
四海 (sìhǎi) 指全國各地 the whole country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度龂尽ぶT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指世界各地 the whole world 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 豪放、豁達(dá) unconstrained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奔馳
奔馳 (bēnchí) 車馬等快速地跑 gallop;run quickly;speed 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堋栋讞疃Y贊》韓愈名句,送僧澄觀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