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進三公下,臺臣百揆先
出自唐代徐彥伯《送特進李嶠入都袝廟》:
特進三公下,臺臣百揆先。
孝圖開寢石,祠主卜牲筵。
恩級青綸賜,徂裝紫橐懸。
綢繆金鼎席,宴餞玉潢川。
北斗分征路,東山起贈篇。
樂池歌綠藻,梁苑藉紅荃。
騎轉商巖日,旌搖關塞煙。
廟堂須鯁議,錦節(jié)佇來旋。
注釋參考
特進
(1).官名。始設于 西漢 末。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 東漢 至 南北朝 僅為加官,無實職。 隋 唐 以后為散官。 明 以特進光祿大夫為正一品。 清 廢。參閱《后漢書·和帝紀》“賜諸侯王、公、將軍、特進” 李賢 注引 漢 應劭 《漢官儀》、《宋書·百官志上》、《通典·職官十六》、《明史·職官志一》。
(2).特予晉升?!端问贰みx舉志一》:“ 九成 以類試、廷策俱第一,命特進一官?!?明 單本 《蕉帕記·相逢》:“茲特進爾都招討使 胡章 為兵部尚書。”
三公
(1).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周 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jīng)邦,燮理陰陽?!币徽f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見《漢書·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西漢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為三公, 東漢 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見《通典·職官一》。
(3).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唐 宋 沿 東漢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但已非實職。
(4).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榮銜。見《明史·職官志一》、《清史稿·職官志一》。
(5).星名?!妒酚洝ぬ旃贂罚骸爸袑m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張守節(jié) 正義:“三公三星在北斗杓東,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變出陰陽,主佐機務?!薄稌x書·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p>
臺臣
臺臣 (táichén) 諫官,此特指元朝行御史臺的長官 admonishing official of Yuay dynasty 臺臣弗為理。——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臺臣慚。百揆
(1).總理國政之官?!稌に吹洹罚骸凹{于百揆,百揆時敘。” 蔡沉 集傳:“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惟 唐 虞 有之,猶 周 之冢宰也。”《舊唐書·代宗紀》:“ 唐 虞 之際,內(nèi)有百揆,庶政惟和?!?宋 王安石 《夔說》:“將有治于天下,則可以無相乎,故命 禹 以宅百揆也?!?明 張居正 《贈畢石庵宰朝邑敘》:“昔者 帝舜 起匹夫,攝百揆。及為天子,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好問,好察邇言?!?/p>
(2).指各種政務?!逗鬂h書·張衡傳》:“百揆允當,庶績咸熙?!薄杜f唐書·盧杞傳》:“ 吉州 長史 盧杞 ,外矯儉簡,內(nèi)藏奸邪,三年擅權,百揆失序,惡直丑正,亂國殄人。”《資治通鑒·唐代宗永泰元年》:“ 長安 城中白晝椎剽,吏不敢詰,官亂職廢,將墮卒暴,百揆隳剌,如沸粥紛麻?!?胡三省 注:“ 唐 虞 有百揆之官。 孔安國 曰:揆,度也。度百事,總百官。此所謂百揆,蓋言百官之事也?!?/p>
(3).百官。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桓公 ( 桓溫 )語 嘉賓 ( 郗超 ):‘ 阿源 ( 殷浩 )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儀刑百揆,朝廷用違其才耳!’”《新唐書·高祖紀》:“戊辰, 隋帝 ( 楊侑 )進 唐王 ( 李淵 )位相國,總百揆,備九錫?!?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與成君瓘書》:“云‘嗣王’,謂五年 太子晃 ( 拓跋晃 )副理萬機,總統(tǒng)百揆也?!?何啟 胡禮垣 《新政論議》:“吾故首則曰,擇百揆以協(xié)同寅。”
徐彥伯名句,送特進李嶠入都袝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