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代 黃景仁《雜感》:
簡評
七言律詩《雜感》,是黃仲則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后寫的,當(dāng)時黃仲則二十歲。黃仲則喜歡在自己的詩中寫愁苦的語言,朋友都勸他“愁苦的詩歌不是好的預(yù)言”,但是黃仲則堅持不平則鳴,回顧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發(fā)出不平的感慨。
黃景仁名句,雜感名句
七言律詩《雜感》,是黃仲則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后寫的,當(dāng)時黃仲則二十歲。黃仲則喜歡在自己的詩中寫愁苦的語言,朋友都勸他“愁苦的詩歌不是好的預(yù)言”,但是黃仲則堅持不平則鳴,回顧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發(fā)出不平的感慨。
黃景仁名句,雜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