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代 洪應明《菜根譚·概論》:
摘自《菜根譚·概論》
解釋:沒有善良的行為而得到他人的贊譽,不如沒有惡行而遭到他人的毀謗。
原文摘要:
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得;衰時罪孽都是盛時作得。故持盈履滿,君子尤兢兢焉。市私恩不如扶公議,結新知不如敦舊好,立榮名不如種陰得,尚奇節(jié)不如謹庸行。公平正論不可犯手,一犯手則遺羞萬世;權門私竇不可著腳,一著腳則玷污終身。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節(jié)而使人忌;無善而致人譽,不如無惡而致人毀。處父兄骨肉之變,宜從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游之失,宜剴切不宜優(yōu)游。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驚奇喜異者,終無遠大之識;苦節(jié)獨行者,要有恒久之操。當怒火欲水正騰沸時,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得是誰,犯著又是誰。此處能猛然轉(zhuǎn)念,邪魔便為知真君子矣。毋偏信而為奸所欺,毋自任而為氣所使
注釋參考
人譽
(1).眾人的贊譽。《后漢書·皇后紀·和熹鄧皇后》:“及 元興 、 延平 之際,國無儲副,仰觀乾象,參之人譽,援立陛下為天下主。”
(2).謂人人稱贊?!逗鬂h書·黨錮傳·李膺》:“今所考案,皆海內(nèi)人譽,憂國忠公之臣。”
不如
不如 (bùrú)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說的 not up to;inferior to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稇?zhàn)國策·齊策》無惡
不憎恨?!对姟ぶ茼灐ふ聱槨罚骸霸诒藷o惡,在此無斁?!?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莊王》:“《詩》云……‘無怨無惡,率由羣匹’,此之謂也?!?唐 韓愈 《唐越州刺史薛君墓志銘》:“公之初志,不以事累,僶勉以隨,亦貴於位,無怨無惡,中以自寳?!?/p>
沒有xie{1|1}惡意念。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號》:“栣眾惡於內(nèi),弗使得發(fā)於外者,心也,人之受氣茍無惡者,心何栣哉?!?/p>
致人
(1).控制別人?!秾O子·虛實》:“善戰(zhàn)者,致人而不致于人?!?/p>
(2).招致人才。 明 劉基 《郁離子·枸櫞》:“或問致人之道。 郁離子 曰:‘道致賢,食致民……故善致物者,各以其所好致之。’”
洪應明名句,菜根譚·概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空中跑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