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
出自唐代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得歸茅屋赴成都,直為文翁再剖符。
但使閭閻還揖讓,敢論松竹久荒蕪。
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
五馬舊曾諳小徑,幾回書札待潛夫。
處處青江帶白蘋,故園猶得見殘春。
雪山斥候無兵馬,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兒童延俗客,不教鵝鴨惱比鄰。
習(xí)池未覺風(fēng)流盡,況復(fù)荊州賞更新。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過客徑須愁出入,居人不自解東西。
書簽藥裹封蛛網(wǎng),野店山橋送馬蹄。
豈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飲醉如泥。
??嗌潮罁p藥欄,也從江檻落風(fēng)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yīng)須斬萬竿。
生理只憑黃閣老,衰顏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
錦官城西生事微,烏皮幾在還思歸。
昔去為憂亂兵入,今來已恐鄰人非。
側(cè)身天地更懷古,回首風(fēng)塵甘息機。
共說總?cè)衷气B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釋參考
丙穴
(1).地名。 大丙山 之穴,在今 陜西省 略陽縣 東南,與 勉縣 接境。 四川省 城口縣 南、 廣元縣 北、 雅安縣 南亦有 丙穴 ?!段倪x·左思<蜀都賦>》:“嘉魚出於 丙穴 ,良木攢於 褒谷 ?!?李善 注:“ 丙穴 在 漢中 沔陽縣 北,有魚穴二所,常以三月取之。 丙 ,地名也。” 唐 杜甫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詩之一:“魚知 丙穴 由來美,酒憶 郫筒 不用酤?!?清 吳偉業(yè) 《送吳門李仲木出守寧羌》詩:“稻近 磻谿 種,魚從 丙穴 嘗?!?/p>
(2).魚名,亦泛指嘉魚?!短接[》卷九三七引 晉 張華 《博物志》:“ 江陽縣 北有魚穴二所,常以二月八日出魚,魚名丙穴?!?宋 楊萬里 《謝葉叔羽總領(lǐng)惠雙淮白》詩:“未知丙穴果何似,只恐子魚無此珍?!?明 陳汝元 《金蓮記·飯魚》:“日在鼉宮蚊藪,終難振鬣 西江 口;看魚腸自羞,豈是長鋏歌聲丙穴愁?!?/p>
由來
由來 (yóulái) origin 事情發(fā)生的原因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fā)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郫筒
(1).竹制盛酒具。 郫 人截大竹二尺以上,留一節(jié)為底,刻其外為花紋,或朱或黑或不漆,用以盛酒。 唐 李商隱 《因書》詩:“海石分棋子,郫筒當酒缸。” 宋 楊萬里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聞鶯與大兒議秋涼一出游山》詩:“萬迭山連千澗水,雙行纏伴一郫筒?!?明 謝榛 《送謝武選少安犒師固原因還蜀會兄葬》詩:“一對郫筒腸欲斷,鶺鴒原上草蕭蕭?!?/p>
(2).酒名。相傳 晉 山濤 為 郫 令,用竹筒釀酒,兼旬方開,香聞百步,俗稱“郫筒酒”。 唐 杜甫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詩之一:“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沽?!?仇兆鰲 注:“《成都記》: 成都府 西五十里,因水標名曰 郫縣 ,以竹筒盛美酒,號為郫筒。《華陽風(fēng)俗録》: 郫縣 有 郫筒池 ,池旁有大竹, 郫 人刳其節(jié),傾春釀於筒,苞以藕絲,蔽以蕉葉,信宿香達於竹外,然后斷之以獻,俗號郫筒酒?!币槐咀鳌?郫筒 ”。 宋 蘇軾 《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所恨 蜀山 君未見,他年攜手醉郫筒。” 清 唐孫華 《送王誦侯之官成都》詩:“或言 錦城 天下樂,郫筒美酒丙穴魚?!?/p>
不用
不用 (bùyòng) 用不著,不必 need not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杜甫名句,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