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孫元晏《晉七寶鞭》:
天命須知豈偶然,亂臣徒欲用兵權(quán)。
圣謨廟略還應(yīng)別,渾不消他七寶鞭。
注釋參考
圣謨
(1).語出《書·伊訓(xùn)》:“圣謨洋洋,嘉言孔彰?!北局^圣人治天下的宏圖大略。后亦為稱頌帝王謀略之詞。 唐 李白 《明堂賦》:“雖暫勞而永固兮,始圣謨于我皇。”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自序》:“圣謨國政及事近宮省,皆不敢私紀(jì)。” 元 鄭光祖 《智勇定齊》楔子:“武略文韜體圣謨,深通兵法運(yùn)神術(shù)。” 明 蔡汝楠 《創(chuàng)建大復(fù)何先生祠記》:“嗟呼!是孰知文章之關(guān)於世也固至鉅哉!上之經(jīng)緯兩儀,彌綸三極;其次恢展圣謨,潤色洪業(yè)?!?/p>
(2).猶圣訓(xùn)。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 大舜 云:‘詩言志,歌永言?!ブ兯?,義已明矣?!眳⒁姟?圣訓(xùn) ”。
(3).猶圣旨。 清 曾國藩 《覆僧格林沁書》:“ 蔣凝學(xué) 等不甚知 李中丞 前后張弛之道,悉秉圣謨,猶或拘泥春間辦法,不免陽撫陰防之意?!眳⒁姟?圣旨 ”。
廟略
朝廷的謀略。 晉 陸機(jī) 《晉平西將軍孝侯周處碑》:“式揚(yáng)廟略,克清天步?!薄杜f唐書·李晟傳》:“寇賊竊據(jù)京邑,天子出居近甸,兵柄廟略,屬在明公?!?宋 司馬光 《相國潁莊敏龐公挽辭》之一:“儒衣臨絶塞,廟略運(yùn)奇兵。”
不消
(1).抵不上;不當(dāng)?!短綇V記》卷一八八引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王毛仲》:“出其兒以示臣,熟眄褓中曰:此兒豈不消三品官?”
(2).不需要;不用。 宋 蘇軾 《贈包安靜先生》詩之三:“便須起來和熱喫,不消洗面裹頭巾?!薄度辶滞馐贰返诙换兀骸叭羟樵笗r,一個錢也不消費(fèi)得?!薄痘ǔ恰?981.6:“她接過籃子,抽出一張嶄新的五元鈔票,塞進(jìn)孩子手里:‘給你--不消找了?!?/p>
(3).不消失。 宋 蘇軾 《御試制科策》:“天下之闕政則莫大乎此,而和氣安得不消乎?” 郭沫若 《訪埃雜吟·宿開羅市旅館》:“煒煒堡橋,霓虹夜不消。”
七寶鞭
以多種珍寶為飾的馬鞭。 晉 王敦 欲為亂, 明帝 乘駿騎密察 敦 營。 敦 覺,遣五騎追之。途中,帝將七寶鞭與逆旅老嫗,令俟追者至,以鞭示之。俄而追者至,問嫗,嫗曰:“去已遠(yuǎn)矣?!币蛞员奘局?,追騎玩鞭稽留,帝僅而獲免。見《晉書·明帝紀(jì)》。后用以為典。 唐 李白 《南奔書懷》詩:“顧乏七寶鞭,留連道傍翫。” 明 何景明 《游獵篇》:“城中莫辨真天子,道上傳看七寶鞭?!?清 黃景仁 《隴頭行》:“折斷珊瑚七寶鞭,未曾回首只行前。”
孫元晏名句,晉七寶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松鼠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