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巖香徑掩禪扉,秋草荒涼遍落暉。
出自唐朝李紳《姑蘇臺(tái)雜句》
越王巧破夫差國(guó),來(lái)獻(xiàn)黃金重雕刻。西施醉舞花艷傾,
妒月嬌娥恣妖惑。姑蘇百尺曉鋪開,樓楣盡化黃金臺(tái)。
歌清管咽歡未極,越師戈甲浮江來(lái)。伍胥抉目看吳滅,
范蠡全身霸西越。寂寞千年盡古墟,蕭條兩地皆明月。
靈巖香徑掩禪扉,秋草荒涼遍落暉。江浦回看鷗鳥沒(méi),
碧峰斜見鷺鷥飛。如今白發(fā)星星滿,卻作閑官不閑散。
野寺經(jīng)過(guò)懼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館。吳鄉(xiāng)越國(guó)舊淹留,
草樹煙霞昔遍游。云木夢(mèng)回多感嘆,不惟惆悵至長(zhǎng)洲。
注釋參考
靈巖
(1).指仙山。 晉 庾闡 《孫登隱居》詩(shī):“靈巖霞蔚,石室鱗構(gòu),青松標(biāo)空,蘭泉吐牖?!?/p>
(2).山名。指 山西省 大同市 云岡 ,又名 武周山 , 北魏 建石窟于此。
(3).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木瀆鎮(zhèn) 西北。一名 硯石山 。 春秋 末 吳王 夫差 建離宮于此,今 靈巖寺 即其地。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外郡·靈巖山》:“ 靈巖山 有 夫差 館娃宮 、 響屧廊 、 浣花池 、 采香徑 等勝,固 吳中 麗矚也?!?清 張怡 《入山聞鶯》詩(shī):“不識(shí) 靈巖 路,行行轉(zhuǎn)欲迷?!?/p>
(4).山名。在 浙江 樂(lè)清 雁蕩山 ,為 雁蕩 第一峰。 明 張煌言 《吳子佩遠(yuǎn)游雁蕩歸備述名勝因?yàn)樵?shī)記略》:“ 靈巖 割元?dú)?,陰洞礙朝曦。巖中何所有,萬(wàn)象迸葳蕤?!?/p>
(5).山名。在 江蘇 六合 東。峰巒回抱,有 瑪瑙澗 ,出五色石卵,世稱靈巖石。參閱《嘉慶一統(tǒng)志·江寧府》。
(6).山名。在 山東 長(zhǎng)清 東南。四面方正,又名 方山 。
香徑
亦作“ 香逕 ”。1.花間小路,或指落花滿地的小徑。 唐 戴叔倫 《游少林寺》詩(shī):“石龕苔蘚積,香徑白云深?!?宋 晏殊 《浣溪沙》詞:“無(wú)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shí)燕歸來(lái)。小園香徑獨(dú)徘徊?!?/p>
(2). 蘇州 勝跡 采香徑 的省稱。 采香徑 為 香山 旁的小溪, 春秋 時(shí) 吳王 種香于 香山 ,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唐 白居易 《題靈巖寺》詩(shī):“ 娃宮 屐廊 尋已傾, 硯池 香徑 又欲平?!?宋 柳永 《雙聲子》詞:“ 夫差 舊國(guó), 香徑 沒(méi)、徒有荒丘。” 元 張翥 《憶姑蘇》詩(shī):“臺(tái)上麋游 香逕 冷,陵頭虎去 劍池 荒。” 清 吳偉業(yè) 《圓圓曲》:“ 香逕 塵生烏自啼, 屧廊 人去苔空緑?!?/p>
禪扉
(1).禪房。 唐 戴叔倫 《越溪村居》詩(shī):“年來(lái)晚客寄禪扉,多話貧居在翠微?!?/p>
(2).指佛寺之門。 清 陳維崧 《花心動(dòng)》詞:“叩罷禪扉誰(shuí)應(yīng)??;ǖ捉?jīng)幡,煙中齋磬。” 清 唐孫華 《同憲尹步至虎丘禪院觀玉蘭花》詩(shī):“覓徑入禪扉,幽芬襲幾席。”
草荒
草荒 (cǎohuāng) 農(nóng)田里雜草叢生,農(nóng)作物不能正常生長(zhǎng) farmland running to weeds落暉
夕陽(yáng);夕照。 晉 陸機(jī) 《擬東城一何高》詩(shī):“ 三閭 結(jié)飛轡,大耋嗟落暉?!?唐 司空?qǐng)D 《楊柳枝壽杯詞》詩(shī)之十六:“莫言萬(wàn)緒牽愁思,緝?nèi)¢L(zhǎng)繩繫落暉。” 明 戴笠 《有感》詩(shī):“憑闌盡日思佳句,西北遙瞻是落暉?!?鄧中夏 《過(guò)洞庭》詩(shī):“秋水含落暉,彩霞如赤炷?!?/p>
李紳名句,姑蘇臺(tái)雜句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