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朝汪莘《水調歌頭》
欲覓存心法,當自盡心求。此心盡處,豁地知性與天侔。行盡武陵溪路,忽見桃源洞口,漁子舍漁舟。輸與逃秦侶,絕境幾春秋。舉全體,既盡得,要斂收。勿忘勿助之際,玄牝一絲頭。君看天高地下,中有鳶飛魚躍,妙用正周流??膳c知者道,莫語俗人休。
注釋參考
知性
知道人的本性?!睹献印けM心上》:“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焦循 正義:“知其性,謂知其性之善也?!薄吨熳诱Z類》卷六十:“人往往説先盡其心而后知性,非也……知性,然后能盡心。先知,然后能盡?!?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盡心由於知性,致知在於格物?!?/p>
猶智慧。 漢 班固 《游居賦》:“美 周武 之知性,謀人神以動作?!?/p>
與天
謂凡合乎天道者,則得天助?!秶Z·越語下》“持盈者與天” 韋昭 注:“與天,法天也?!薄豆茏印ば蝿荨罚骸俺譂M者與天?!?尹知章 注:“能持滿者,則與天合。”《史記·越王句踐世家》:“持滿者與天。” 司馬貞 索隱:“與天,天與也。言持滿不溢,與天同道,故天與之?!?/p>
汪莘名句,水調歌頭名句。注釋由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