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綦毋潛《登天竺寺》:
郡有化城最,西窮疊嶂深。
松門當澗口,石路在峰心。
幽見夕陽霽,高逢暮雨陰。
佛身瞻紺發(fā),寶地踐黃金。
云向竹谿盡,月從花洞臨。
因物成真悟,遺世在茲岑。
注釋參考
紺發(fā)
原指佛教 如來 紺琉璃色頭發(fā)。后亦指道教得道者之發(fā),或泛指一般紺青色頭發(fā)。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陽門飾豪眉之像,夜臺圖紺髮之形?!?宋 徐鉉 《贈王貞素先生》詩:“先生嘗已佩真形,紺髮朱顏骨氣清。” 明 文徵明 《送于器之廉憲還滁》詩:“憶得 滁陽 始相見,紺髮垂云俱弱冠?!?/p>
寶地
寶地 (bǎodì) 地理、氣候等條件優(yōu)越而富庶之地 treasure place 柴達木盆地是塊寶地 敬稱對方所在之地 your place 借貴方寶地一用黃金
黃金 (huángjīn) gold 黃金折?!稇?zhàn)國策·齊策四》 太傅赍黃金。 天作黃金色?!稄V東軍務(wù)記》 金黃色 黃金絡(luò)馬頭?!稑犯娂つ吧仙!? 見“金”綦毋潛名句,登天竺寺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