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界投佛影,中天揚梵音
出自唐代張九齡《祠紫蓋山經(jīng)玉泉山寺》:
指途躋楚望,策馬傍荊岑。
稍稍松篁入,泠泠澗谷深。
觀奇逐幽映,歷險忘嶇嶔。
上界投佛影,中天揚梵音。
焚香懺在昔,禮足誓來今。
靈異若有對,神仙真可尋。
高僧聞逝者,遠俗是初心。
蘚駁經(jīng)行處,猿啼燕坐林。
歸真已寂滅,留跡豈湮沉。
法地自茲廣,何云千萬金。
注釋參考
上界
上界 (shàngjiè) 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迷信);天界 heaven佛影
佛像。 南朝 宋 謝靈運 《佛影銘》:“具説佛影,偏為靈奇,幽巖嵌壁,若有存形,容儀端莊,相好具足?!?唐 王勃 《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半漢香浮,中天梵警。 鶴林 圣跡, 龍泉 佛影?!?唐 裴說 《兜率寺》詩:“僧居跨鳥道,佛影照魚潭?!?/p>
中天
中天 (zhōngtiān) 天空;天頂 meridian passage 一輪明月高懸中天 虹亙中天?!稄V東軍務(wù)記》梵音
(1).梵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經(jīng)師論》:“詠經(jīng)則稱為轉(zhuǎn)讀,歌讚則號為梵音。” 唐 宋之問 《奉和幸三會寺應(yīng)制》:“梵音迎漏徹,空樂倚云懸。” 明 何景明 《再至寺》詩:“古壁棲金象,花宮出梵音?!?清 袁于令 《西樓記·捐姬》:“聽松風梵音,偶來蕭寺,看他疏寫千張紙?!?李涵秋 《廣陵潮》第六七回:“一面命小和尚替太太們點齊香燭,請大家拜佛。霎時鐃鈸叮當,梵音高唱?!?/p>
(2).佛教謂大梵天王所出的音聲。亦指佛、菩薩的音聲。《法苑珠林》卷四九:“何等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周徧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數(shù)》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聲,而有五種清凈之音也?!?/p>
(3).猶梵語。亦泛指 印度 的語言。 唐 黃滔 《靈山塑北方毗沙門天王碑》:“夫 毗沙門 ,梵音, 唐 言多聞也?!?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jīng)>僧》詩:“更堪誦入陀羅尼, 唐 音梵音相雜時?!?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韻》:“華音論讀,必以一音為一讀;梵音論諷,雖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揚高下。” 郭沫若 《文藝論集·太戈爾來華的我見》:“我雖然不曾躬聆他的梵音,但是我在印刷物上看見過他《從印度帶去的使命》?!?/p>
張九齡名句,祠紫蓋山經(jīng)玉泉山寺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