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鄧深《山詰石室清坐》:
時登大石樓,雅愛小石室。
欠伸欲打頭,星臥可舒膝。
明潔意自寬,深沉境逾寂。
藏春絕嚴風,生秋無畏日。
天設(shè)世莫知,神工鬼有力。
幼輿飽丘壑,馬融富書籍。
洞門何嘗扃,俗客自滅跡。
誰歟助微吟,幽蟲聲唧唧。
注釋參考
何嘗
何嘗 (hécháng)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嘗”、“哪里”、“并不是”的意思 never 我何嘗說過這樣的話?(=我未嘗說過這樣的話) 歷史的教訓(xùn)人們何嘗忘記? 在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何嘗叫過一聲苦?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not that 我何嘗不想去?只是沒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沒工夫) 生物都有新陳代謝,細菌又何嘗不是如此?俗客
(1).指不高雅的客人。 唐 韓愈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竹洞》:“洞門無鎖鑰,俗客不曾來?!?宋 梅堯臣 《舟中夜與家人飲》詩:“且獨與婦飲,頗勝俗客對?!?清 查慎行 《雨夜過徐淮江》詩之一:“五經(jīng)自課佳兒讀,半刺曾嫌俗客通?!?/p>
(2).指塵世間人,與神仙或出家、隱逸之人相對。 唐 李復(fù)言 《續(xù)玄怪錄·李衛(wèi)公靖》:“ 靖 俗客,非乘云者,奈何能行雨?”《三國演義》第三八回:“ 孔明 吟罷,翻身問童子曰:‘有俗客來否?’童子曰:‘ 劉皇叔 在此,立候多時。’”
滅跡
[destroy the evidence;erase the traces of one's crime] 消滅做壞事的痕跡
消贓滅跡
詳細解釋亦作“ 滅跡 ”。1.消滅痕跡或蹤跡?!稇?zhàn)國策·齊策三》:“ 蘇秦 恐君之知之,故多割 楚 以滅跡也?!迸f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 三國 魏 嵇康 《家誡》:“或偶知其私事,與同則可,不同則彼恐事泄,思害人以滅跡也。”
(2).從世俗社會中消失行跡。謂退隱。 三國 魏 曹植 《潛志賦》:“退隱身以滅跡,進出世而取榮?!?明 高啟 《樹屋傭贊》:“當是時, 申屠子龍 滅跡 芒 碭 之間,以樹為屋,自同傭人?!?清 顧炎武 《哭楊主事廷樞》詩:“滅跡遂躬耕,猶為義聲唱。”
(3).猶絕跡。 陳毅 《初游青島》詩:“一切寄生蟲,滅跡不待言。”
見“ 滅跡 ”。
鄧深名句,山詰石室清坐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